重庆第一座大型自来水厂塔已经87岁了,设计师骨灰安葬于塔旁
“那座老水塔呢?前几年我来重庆都看到过。”6月25日,从武汉来到重庆度假的杜絮雪站在渝中区通远门西南面,却没有看到几年前来到重庆旅游时所见到的那座“老”塔了。
曾经,在杜絮雪的记忆了,在重庆渝中半岛临长江沿岸天际线制高点上耸立着一座塔,远远望去,仿佛就是和石板坡上的崖壁、吊脚楼、绿树青藤与生俱来便纠缠在一起……
然而如今,已经87岁的“老”塔——打枪坝水塔,也逐渐被人们忘却了。
△如今“藏”在大楼与植物之中的水塔。
故事:挑水工曾集会抗议修水塔
“这些地方都看不到‘塔’了,你们沿着这里走下去嘛,还能看到一点。”上游新闻记者带着杜絮雪一起询问了附近的居民,由于重庆城市的规划建设以及各种植物的生长,“老”塔位置依然没有变,只是被“藏”在高楼与植物之间,仅仅在渝中区公安分局刑警支队门前下坡的一处看到“老”塔的身影。
附近不少老居民说,自己出生之前,塔就存在。
百年之前,重庆是没有自来水厂的,市民长期靠井水、河水供饮用、生活所需,并诞生了以挑水为生的挑水工这个特殊行业。
史料记载,清末民初,重庆城的挑水工约有6000人,到了20世纪初,城区的挑水工已达万人之多。所以,重庆城以“水巷子”、“水市巷”为名的街巷不在少数。当时水池、水缸里的水,部分是雨水和井水,主要是靠人工挑水补充。
1926年,潘文华任重庆商埠督办公署督办后,决定兴建一座自来水厂。重庆商埠督办公署在1927年的《重庆商埠月刊》上发文:“重庆人民饮浊水生疾病,遇火灾救火难,为市民卫生,救火取水敏捷,兴办自来水厂是当前第一要务。方案有二:一是官办,一是商办……若士绅不办,此系政府责任所在,决不任由自来水事业长期不办。”
1926年至1927年初,兴建自来水厂得到各界支持,一笔笔捐款纷至沓来。1929年2月,水厂土木建筑工程开始动工。但挑水工唯恐影响生计,还举行了抗议集会。
徐悲鸿有一幅著名的《巴人汲水图》,将巴渝人传统汲水的场面绘制出来,有舀水、让路、登高、前行等场景,挑着水的山城居民从梯坎艰难往上,劳作的繁重、汲水的艰辛,由此可见。
△旧时的水塔照片。
△徐悲鸿著名的《巴人汲水图》以此描绘巴人挑水工的艰辛。
回忆:他负责设计水塔,死后骨灰安葬于塔旁
如今,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还能说得上,这座水塔是税西恒设计修建的。
当时,全面负责水厂工程设计与建设的,确实是获得过德国国家工程师称号的税西恒。他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杰出的水电工程专家。在1925年主持设计了四川第一座水电站——泸州济和水力发电厂。
在水厂建设之初,四川没有水泥,税西恒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用条石修建水池、水塔和厂房。水厂设备购置委托德商西门子洋行办理。当德国订购的水泵、电机、输水管等运到重庆吊装时,税西恒亲自检查现场。一次跳板踩翻,他摔断三根肋骨。住院期间,他仍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及时向他汇报工程进展。
有老人家回忆,“当时听说水厂建成后,税西恒一旦发现工人没有管理好水池,池中有漂浮物、水边长草,就会把水厂干部包括厂长,一并找来批评。”
1932年2月28日,打枪坝水厂开始向城区试行通水。1934年2月,实现正常供水。打枪坝水厂的取水口选在大溪沟观音梁,水厂选址在打枪坝,这里地势开阔,是渝中半岛的制高点,可以依靠自然高差向城区供水。嘉陵江水抽到打枪坝,在制水区处理后,再经南、中、北三条管道将水送到城内各处。
1980年,税西恒病逝,享年92岁。尊其遗嘱,税西恒的骨灰安葬在打枪坝水塔旁,并立碑纪念。
△水塔作为风景出现在钞票上。
追溯:第一次出现在钞票上的重庆风景
中国农民银行1938年发行的5元钞票,有些与众不同:普通钞票都是横向图案,而它是竖向排版。钞票正面的图案,正是打枪坝水厂的水塔。这是重庆风景第一次出现在正式流通的钞票上。
水塔整体建筑材料结构以砖石为主,分为台基、塔座、塔身、塔尖四个部分。塔座开有一小门,可上塔顶。塔身表体由水泥沙浆及磨石组成,上方下圆,底层是一圈圆柱围成的圆形回廊,二层是圆形塔柱,三层变化为方形塔身和方柱、方开窗。塔身造型优美,比例尺度优雅,构建精美完整,整个风格既具有西洋建筑特点,又吸收了中国古典元素,属折中主义建筑风格。
如今,这个高耸的水塔,成为重庆第一座自来水厂的纪念塔,成为重庆近代公共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在重庆近代工业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2009年,打枪坝水厂纪念塔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被评为重庆市近现代优秀建筑(一级)。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