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城市文脉:重庆缆车辉煌历史 望龙门缆车有望恢复原貌

17.11.2015  10:34

   上世纪80年代,重庆又陆续修建起了多条缆车,其中两路口缆车日运送乘客近6万人次

  上世纪80年代,两路口缆车是连接两路口和菜园坝的重要交通工具。资料图片

  位于渝中区下半城的望龙门缆车,是人们对重庆交通发展史最深刻的记忆之一。数十年前,在依山而建、靠着缆绳上下穿行于江边和山腰的缆车,曾是重庆人最主要的出行工具。而如今,除了望龙门缆车,曾经热闹的两路口缆车和临江门缆车都已消失了。在未来,望龙门缆车有望恢复原貌。

  作为重庆52个“历史记忆点”里的两路口缆车和临江门缆车,曾有过什么样的辉煌?近日,渝中区文管所工作人员用大量的史料,为我们追寻它们的踪影。

   寻访城市文脉

   消失的老城历史记忆点②

   ■新闻纵深

   重庆第一条货运缆车建在九龙坡

  你知道重庆第一条货运缆车修建于何时吗?它又有哪些故事呢?昨天,文史爱好者陶灵说,重庆城的第一条货运缆车建于1936年,它就在如今的九龙坡港。

  193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铁道部着手修筑成渝铁路,因运输建设器材的需要,在朝天门上游13.5公里的长江北岸,原米坊码头的基础上,规划建筑成渝铁路工程局九龙铺码头。当时,九龙铺(即现在的九龙坡港)码头设有一座人力绞车的木架缆车,成为重庆第一座半机械化码头,人们称为“洋码头”。码头上这座完全用于货物起卸的人力木架缆车,简陋而原始,它是真正意义上的重庆第一座缆车。九龙铺码头建成后,抗战全面爆发,9700多吨兵工器材从这里转运,九龙铺码头为抗日做了贡献。1950年,中共中央西南局重新开工建设成渝铁路,这架改造后的缆车也立下了汗马功劳。重庆晨报记者 李晟

   两路口缆车

   曾日运送乘客近6万人次 车厢是木制的和公交车差不多大

  说起两路口的皇冠大扶梯,大家并不陌生,可你知道在皇冠大扶梯修建前,市民们是靠着什么工具在菜园坝和两路口之间穿行吗?渝中区文管所工作人员说,当时人们主要依靠的就是与山城电影院齐名的两路口缆车,它的位置就在皇冠大扶梯之处。它也是重庆解放后修建的第一条缆车,几乎与成渝铁路同时建成通车。

  两路口缆车建成于1953年,建成时日运客9000人次,上世纪80年代改造后,日输送旅客达5.8万人次,是当时重庆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1996年,皇冠大扶梯建成营运,两路口缆车退出历史舞台。

  两路口缆车曾是重庆最有名的一部缆车,它连接着火车站和两路口两个交通要道,所以它的客流量一直很高,车厢大小和公交车差不多,不过没有动力,只能靠缆绳牵引在轨道上运行。

  渝中区文管所工作人员说,两路口缆车的路线不长,大约百多米,开动时两部缆车交错上下行,轨道的中间分成了两条,然后再重新合拢,这部分就用来会车。上下行的票价是不同的,下行一分钱,上行两分钱。

  两路口缆车车厢是木制的,车窗图案雕刻细腻,车顶四角装有彩色飞龙,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渝中区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与两路口缆车同属第一代缆车的望龙门和两路口缆车,初期也都是木制车身。

  “由于没有减震器,重庆第一代的缆车坐起来都比较颠簸。”73岁的方余林是土生土长的两路口人,说起两路口缆车,他至今仍然印象深刻。

  “当时交通不发达,爬坡上坎都靠走,坐缆车是最时髦的事。”方余林说,当年,两路口缆车的蓝色车身,混杂着木料和机油的气味。

  后来,重庆的钢铁行业取得长足发展,第一代缆车的车厢才慢慢更换成为钢制车身,并安装了减震器,坐起来也舒适多了。

   临江门缆车

   车厢像一个巨大的面包车

   运营不到三年便废弃了

  两路口缆车建成后,重庆又陆陆续续修建起了临江门、储奇门、龙门浩、朝天门等几条客运缆车。

  渝中区文管所工作人员说,在所有缆车中,最早消失于人们视线中的就是临江门缆车了。据史料记载,临江门缆车从1958年开始修建,修修停停,直到1963年2月才通车。

  建成后的临江门缆车曾繁盛过一段时间,当时临江门大码头来往的货物、上下的乘客很多。后来,因临江门码头的逐渐衰落,临江门缆车人流减少,入不敷出,运营不到三年便废弃了。

  与两路口、望龙门缆车一样,临江门缆车的车厢也采用了没有车门的款式,因为是在斜坡上运行,临江门缆车的整个车厢也是斜的,车厢内分成了几层,成阶梯状,这样能保证乘客在里边坐得稳。缆车的车厢像一个巨大的面包车,车头有一座山的标志,没有关闭的门,乘客可以探出头打望外面的风景。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