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老江北城,那些和我们一起老去的记忆

03.03.2020  08:51

江北区,现在已是重庆繁华与时尚的代名词,但是你可曾了解她的过去吗?江北三洞桥、嘉陵江索道、上横街、江北公园、唐家沱……关于老江北的记忆,你还知道多少?

江北城那时还没有大剧院、科技馆,悠悠江北城码头,从前到河对面是令人向往的,那边有好多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

殷周时,江北区境为巴国地。到了明代,改为重庆府巴县之江北里、江北镇。清朝,乾隆十九年(1745年)为重庆府江北厅;后至民国时期的1913年被改为江北县;1933年初,划入重庆市;1955年10月,江北所在的第二区更名为重庆市

江北区。

三洞桥

江北五里店的下面,有一处地方叫谢家沟。谢家沟的旁边还有一条沟叫金厂沟,两条沟的交汇处有一座三眼桥洞的石拱桥,这便是三洞桥。

三洞桥与它的“邻居”,溉澜溪的“大桥”和茅溪的“茅溪桥”大不相同。溉澜溪的“大桥”因为距江边太远,少了些码头喧嚷和热闹。而“茅溪桥”当时又地处郊野,少了很多人气。

唯有三洞桥优势明显,民生造船厂,五一技工学校等坐落其间。而且它既有眼前泊船的一大片天然良港,又是江北城去邻水、垫江等地的陆路必经此道。

于是,三洞桥随势而筑,上世纪60年代的三洞桥,桥头有几间简陋的木板吊脚楼,卖点油盐酱醋坛坛罐罐之类的日用品。后来为了交通发展,也为了安全起见,在桥面的两边修筑了条石栏杆,一些商贩就背依栏杆摆摊设点做起了小菜、水果等小生意。

唐家沱

现在大家一提到唐家沱,或许想到的就是言子——“输钱输到唐家沱”、“亏到唐家沱”。

唐家沱,曾经是巴渝以前的“东水门”。在陆运交通不便、仅靠河道运输大宗物品的明清时期,唐家沱是重庆迎接外来客商的第一站。抗战时期,茅盾、曹禺等大批名人寓居于此,更让这方隽秀之地成为名噪一时的“小重庆”。

解放后,重庆造船企业在码头沿岸不断发展,唐家沱不仅成为重庆水运的主要码头,还是重庆造船业的主要基地之一,著名的东风造船厂就落户在此。那时候家里面有人在东风造船厂工作,是一件特别骄傲的事。

寸滩老街

寸滩的名字的由来是原来长江上游有一处江滩,水浅多石,水流湍急。到了枯水季节,石露江面,远远望去,江中石梁状似秤杆,故将此地称为“秤滩”,取“公平如水”之意。

旧时,重庆去万县的渝万大道必须经过寸滩,同时,过往的船只有的在此停靠,寸滩因此很早就开始繁荣起来。清道光年间就已经建起街道,形成乡场。

明万历年间的庙、清道光年间的桥、旧时期的县道、烧柴火的饭馆、光滑磨去棱角的石板路,以及青瓦下的老式民居,这条老街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在历史的进程中,一度是繁忙的轮渡码头,也是旧时渝万路、五唐路沿线的重要交通中转站。

寸滩老街将在未来几年打造成全新的巴渝民俗文化旅游区。据说会恢复当年的“码头文化”,重建老寸滩码头。观音阁、至善桥将会维修并保留。而其他的房屋建筑将全新规划和修建。到那时,从寸滩站到长江边这一大片地方都属于这个旅游风貌区。

江北公园

江北公园就是今天的江北嘴中央公园,就是在以前江北公园的基础上建起来的,是旧时重庆最大的公园之一,亦堪称当时重庆市公园之冠,所以江北公园自然成了江北城人休闲胜地。

早前的江北公园其实有四个门,从位于衙门口的“正门”进去,是一条青石板路大道。大道左侧是文化馆报刊阅览室,你可以在里面翻阅画报刊物。右侧是一个大型喷水池,四周绿荫环绕,池中成群结队的锦鲤游弋追逐,吸引了往来市民。池旁绿荫下是露天茶园,这里摆放了一排凉椅和茶几。

再往里走,两座形状奇特的石头垒成弧形拱门出现在眼前,是老江北城人为之熟悉的“八阵图——旱八阵”,层峦叠嶂似的小径,百转千回、易进难出。以前的小孩子经常在八阵图李捉迷藏,江北公园也承载着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问津门

从门洞往外望去,就是高楼林立、车辆川流不息的朝天门,与这里仿佛是两个世界。但这经历了百年风霜的城墙,早已沉淀下历史的饱和盐分,数十万日的经营早已焕发出耀眼的容光。

保定门

我看得见穿着裤衩在河边游泳的身影,看得见垒着鹅卵石生火时的袅袅青烟,看得见拽着风筝线在沙滩上撒欢儿时的表情。

从重庆大剧院旁的梯坎走下去,不远就能看到绿树掩映中的一段城墙。

江北城的索道记忆

坐索道出行是老江北城人的独有记忆,蓝白相间的轿厢就像一个处在独立时空的小房子,上接蓝天,下临江水,穿梭在南北之间,两岸山色一览无余。

江北城的轮渡

曾经的江北城,连通江北区和渝中区的主要是靠几艘轮渡。

江北城通往红旗河沟的公交车

这就是江北城到红旗河沟公交车最初的模样。老江北城人应该对它不会感到陌生吧。每当看到它缓缓驶来,就会不自觉的感到一阵温暖,那是一段还能坐在妈妈腿上的日子。

江北城黄葛树下的老茶馆

江北城街边修脚匠

江北城的特色美食

以前江北一带最有名的小吃是中月台现蒸热卖的冲冲糕,用特制的糯米粉加上黑芝麻面添加点猪油蒸的,味道好极了。

江北城街上的肉汤圆,是用黄豆芽熬骨头汤煮的,咬上一口,满嘴鲜香。

还有特色食物江北熊鸭子,始创于清宣统一年,外形呈椭圆形,表面为深棕色或茶色,皮脆肉嫩,内肉淡红,脂肪为淡黄色,具有川味烤鸭的独特风味。

街上卖黄白糖糕、糍粑块、“荷尔票(油炒货)”的小摊小贩,做糖关刀、捏面人的民间艺人,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每一声吆喝,仿佛在空气中弥漫着让人亲切的、难以忘怀的重庆味儿。

无法抗拒的现代化,改变着人们关于这座城市的记忆。而江北城保留下来的,正是“最重庆”的旧日时光。

来源:重庆楼市速报、重庆三十度北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