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聚焦重庆脱贫攻坚工作:“两不愁”真不愁 “三保障”有保障

16.04.2020  11:52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重庆故事收获关注。

4月16日,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纷纷在头版刊发文章,聚焦重庆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人民日报:

《重庆:“两不愁”真不愁 “三保障”有保障》

在当天的报纸头版,人民日报以《重庆:“两不愁”真不愁 “三保障”有保障》为题,从万州区龙驹镇梧桐村村民张定美的故事切入,介绍了重庆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上开展的相关工作。

文章提到,2019年4月,重庆开展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排查,张定美一家进入驻村帮扶干部的视线。

全村800多户,张定美家最困难。虽然妻子有公益性岗位收入,勉强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要求,但返贫风险大,增收致富难。”梧桐村第一书记白新亮说,当时正赶上东西扶贫协作项目——汶上芦花鸡良种繁育基地落户梧桐村,就鼓励张定美养了500只。

家住河沟旁的小平房,水电不愁;屋外是齐整的菜地,山坡上扑腾着成群的鸡鸭鹅——如今张定美一家的日子渐渐红火起来。“几年没买新衣裳了,今年有钱也没买,钱用来买鸡苗、挖鱼塘,我要好好干一场。

文章介绍,2019年以来,重庆聚焦已脱贫、未脱贫、临界户三类家庭,组织20多万名干部开展4次摸底、2次回头看。截至目前,已发现的5155个“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点实现全面销号。

截至2019年底,重庆贫困人口大病救治率、家庭医生慢病签约服务管理率、重病兜底保障率均达到100%,县域内就诊率接近97%,因病致贫户减少79.8%。

到今年2月,重庆18个贫困区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12%,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实现过万元。

重庆市扶贫办主任刘贵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行标准下,重庆还有2.44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已脱贫人口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也有可能返贫。“我们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持续保持攻坚态势,确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截至目前,重庆贫困劳动力就业率100%,扶贫车间复工率100%,扶贫项目续建、当期项目开工率100%。

新华每日电讯:

《重庆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城带乡拔穷根》

新华每日电讯则通过来自彭水、酉阳、城口、石柱等重庆多个区县的鲜活案例,讲述了重庆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上精彩故事。

文章提到,大山的旖旎风光、优良生态,在城乡资源融通中被唤醒。

酉阳县叠石花谷怪石与鲜花的奇异组合,远近闻名。随着疫情缓解,景区人气正在逐步恢复。谁曾想到,几年前,这个“网红”景区还是一片石漠化区域,农民广种薄收,脱贫步子迈得艰难。

我们立足区位,开掘川渝、湘鄂城市旅游消费。”景区负责人周永乐说,“要吸引城里人来旅游,光守着石头怎么行,还得从生态修复上下功夫。我们请来植物专家,重新培土、培肥,在石头之间种适宜花卉,一三产业互动,环境提质升级。

文章表示,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重庆“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已基本解决,但巴渝群山之间,干部群众奋斗的脚步并未停歇,他们正不断摸索提升公共服务、加快产业振兴的新路子。

比如在政府投入修建11口饮水池,解决“饮水难”问题后,石柱县同心村群众主动提出,建立村人饮协会,以前从未为吃水掏过钱的320户农民自愿加入,并按每吨水0.7元的标准缴水费。

作为地处西部的直辖市,重庆集聚城市人才、技术等资源“上山下乡”攻深贫,夯实托底政策防返贫,180多万农村贫困群众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0.12%,告别了区域性整体贫困。

光明日报:

重庆:产业扶贫带动村民持续增收

光明日报于4月16日推出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栏,旨在为读者定格脱贫攻坚一线的动人瞬间,一同见证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感受亿万人民团结一心、夺取胜利的信心和勇气。

该专栏的首篇报道,把视野聚焦在了南川、酉阳、巫溪、彭水等重庆多地的产业扶贫工作上。

酉阳县万木镇黄连村的菊花产业基地里,近段时间每天都有20多名村民忙碌着。这个占地34公顷的菊花基地,每年需向村民支付12万元土地流转费,平均每年的劳务费也超过50万元,带动了周边3个村的村民通过流转土地和务工增收。

巫溪县文峰镇,“扶贫车间”就建在了“家门口”。村民徐声兰多年来一直在外务工,春节返乡后因为疫情防控滞留在家不能外出,社区干部获悉后很快帮助她在镇里的就业扶贫车间峰登鞋厂找到了工作。而厂里有10多人原来是贫困户,现在每月工资都超过了3000元。

彭水县三义乡属于典型的高寒贫困山区,也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针对产业扶贫难度较大的实际情况,三义乡通过引入外来企业负责人和培育本地带头人作为“产业村长”,带领贫困群众建设产业基地、发展特色产业和创立扶贫车间。2019年全乡6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达到了10.7万元,贫困群众人均直接增收1150元,探索出了一条稳定的产业脱贫路。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梓涵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