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自贸试验区嵌入全球价值链

01.12.2018  20:50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截至今年10月底,肩负改革开放“试验田”重任的重庆自贸试验区,引进项目1605个,签订合同(协议)总额4848.14亿元;新增企业注册20630户,注册资本总额1725.39亿元……

  对标国际先进规则,重庆自贸试验区坚持高位推进,实施“双轮驱动”,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正以积极的姿态嵌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分工。

  在全国自贸区“雁阵”中,重庆自贸试验区如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何发挥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作用,孕育出一批可复制全国的成果的?11月28日,重庆市发改委主任熊雪接受了重庆日报记者专访。

  政策供给

  制度创新指数全国第三

  “自贸试验区是‘试验田’,不是‘自留地’;是制度创新高地,不是优惠政策洼地;是‘种苗圃’,不是‘栽盆景’。”熊雪称,在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建设自贸试验区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加强制度创新和改革系统集成,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改革的主动、国际竞争的主动,是自贸试验区必须探索的路径。

  重庆自贸试验区自挂牌以来,市发改委就按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立足制度创新,推动投资体制改革,努力提升自贸试验区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比如,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全面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推动出台《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若干措施》,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10条评价指标为参照,推出“网上审批标准化”“关键环节部门牵头负责制”等31条自由化便利化措施,便利投资行为,提高审批效率。

  据统计,目前,在制度创新方面,重庆自贸试验区出台配套文件34个、支持措施500余条;培育形成13个创新典型案例,3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案例6个、首创制度创新成果1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四自一简”“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实施铁路运输信用证结算”等被国家采纳和推广,“重点企业进口付汇新模式”21项案例和成果从重庆自贸试验区推广到全市。

  在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7-2018)》中,重庆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指数得分75.27,在全国同批次自贸区中排名第三位。其评价指标选取了“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政府职能转变”“法治环境”5个一级指标,以及19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

  营商环境

  世界与重庆做生意更便利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沃土。”熊雪表示,抓好自贸试验区建设,简政放权、公正监管、高效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应为急先锋。

  熊雪介绍,我市坚持自贸试验区的事自贸试验区办,按主城区“规划一张图、国土一把尺、环保一个标准”原则,将除国土、规划、环保外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相关行政权限尽可能下放。目前,已有33项市级行政管理事项下放至自贸试验区。

  创新推出商事主体注册登记网上办、马上办、辅导办、帮你办“四办”制度,广受企业好评。积极推进“多证合一”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探索推行“三十一证合一”,通过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提高透明度、加强市场准入监管等措施,解决了“准入不准营”的问题。

  各自贸片区均设立自贸专窗,实行一个窗口办理、一次接件、一口办结,全面实现企业网上申请模板化、行政审批标准化。如沙坪坝区探索实行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6个环节并联审批,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缩短三分之二;两江新区通过在线办理施工图审查备案,变“企业跑”为“数据跑”,实现1个工作日内办结所有手续。

  “各种创新探索,凸显了自贸试验区的包容度和自由性,为企业创造了更多发展机会。”熊雪称,通过放宽准入限制、简化设立程序、创新审批服务等,新加坡莱佛士医院、小米熊儿童医院、香港医思医疗集团、适达口腔医院等境外医疗机构,亚联财小贷、狮岩毅鸣股权投资基金等外商独资金融机构,都在重庆自贸试验区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让世界与重庆做生意更便利。

  产业集聚

  内陆筑起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

  “自贸试验区建设不同于园区,它的本质在于开放,需要对接国际规则。”熊雪说,重庆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发展动能,在投资、物流、贸易和金融等领域均作了一系列探索实践,让改革的“苗圃”枝繁叶茂。

  比如,在金融方面,重庆自贸试验区优化跨境收支管理,提高跨境结算效率,节省企业人力和资金成本超过70%。跨境投融资领域更广,企业境外资金流入维持历史较高水平,平均融资成本下降0.5个百分点。

  在探索陆上贸易规则方面,积极推动行邮班列与跨境电商联动,探索国际铁路行邮新规则;推动铁路联运贸易信用证结算,探索国际铁路供应链金融新规则;开展跨国公路联运、铁海联运。

  熊雪介绍,自挂牌以来,重庆自贸试验区利用制度创新优势和良好基础条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高端产业集聚,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一大批新业态、新产业在试验区内生根发芽。其中,飞机保税租赁率先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实现突破,跨境电商、汽车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在中西部地区处于前列。

  截至今年10月,重庆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注册20630户,占全市比重9%,注册资本总额1725.39亿元人民币,占全市比重13.8%。其中,新增外资企业注册347户,占全市比重21%,注册资本24.05亿美元,占全市比重12%。重庆自贸试验区引进项目1605个,签订合同(协议)总额4848.14亿元人民币。重庆自贸试验区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筑起内陆开放新高地。(记者 韩毅)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推重庆自贸区发展
  截至今年10月底,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重庆自贸区)新增注册企业20630户,占重庆全市9.新华网
重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推自贸区发展
   【看效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推自贸区发展——重庆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