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自贸试验区探路国际贸易“内陆时代”

24.11.2018  10:30

    新华社重庆11月23日电(记者赵宇飞)2017年12月22日,从德国驶来的中欧班列搭载着一批进口汽车,缓缓驶入重庆团结村中心站。这是全球第一单用“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结算的国际贸易货物。

    “根据国际贸易惯例,只有海运运单可作为信用凭证融资押汇。”重庆终极汽车贸易公司总经理陈忠正说,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首次赋予铁路运单金融属性,将大幅减轻依托陆路国际运输的企业的资金压力。

    铁路运单国际信用证“零的突破”,得益于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的创新探索。

    作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自由贸易试验区已迎来五周岁的“生日”。目前,中国已在全国各地设立12个自贸试验区。

    2017年4月1日正式挂牌运营的重庆自贸试验区,是中国第三批设立的七个自贸试验区之一。这片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区域,被赋予带动中国西部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任务和使命。

    探索构建陆上国际贸易规则是重庆自贸试验区的核心改革任务之一。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是陆上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贸易曾长期处于“海洋时代”。而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沿线国家和地区响应和支持,沉睡千年的古丝绸之路正在苏醒,全球贸易也正在迎来与“海洋时代”并存的“内陆时代”。

    然而,“海洋时代”形成的国际贸易规则,已成为制约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主要障碍。重庆市商务委制度创新处处长张葵说,尤其是铁路货单无法融资押汇,造成陆上贸易活动中物流与资金流的脱节,给企业资金周转造成较大困扰。

    如今,重庆自贸试验区正在将“海洋规则”复制到陆上国际贸易活动中,并最终形成适应“内陆时代”的国际标准。截至目前,重庆已运用铁路提单信用证实现进出口总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

    不仅如此,国际物流通道体系不够完善,也制约着陆上国际贸易活动的顺利开展。

    2017年12月28日,伴随着汽笛声响起,首列从长江果园港始发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出站台,开往1.1万公里外的德国杜伊斯堡。

    这标志着中欧班列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衔接的“最后一公里”正式打通,每箱水铁联运的货物将节约1000元左右的转运成本。

    与此同时,重庆向南经广西北部湾抵达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陆海新通道”已实现双向“天天班”运行,中欧班列(重庆)也已成功开通直达越南和俄罗斯的国际班列。

    营商环境也曾是中国西部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短板”。对此,重庆自贸试验区正在对标国际标准,营造适应国际贸易“内陆时代”的营商环境。

    截至目前,前两批自贸试验区的118条改革经验,重庆已复制推广111项,负面清单、一颗印章管审批等创新举措均已在重庆落地。重庆自贸试验区还自主创新实施商事主体注册登记“五办”(网上办、马上办、随地办、辅导办、帮你办)等,开办企业的时间已从20个工作日缩短至最快3个小时。

    重庆自贸试验区还在全国率先运行大数据信用监管信息平台,对诚信守法、一般失信、严重失信和被吊销证照及纳入“黑名单”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监管机制。全新的监管模式,让诚信守法企业拥有更为宽松的经营环境。

    重庆爱持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在这一监管模式下迅速成长起来的企业之一。这家主营电子商务的企业成立三年来,已吸引5000多家商户入驻。

    “作为诚信守法的A类企业,每年仅有一次随机性联查,企业能将全部精力用于经营,这也激励企业诚信守法经营,以保持良好的信用评级。”企业创始人张稷一说。

    此外,重庆口岸创新实施海关监管自主备案、自行确定核销周期、自主核报、自主补税、简化业务核准手续等新举措,口岸通关时间压缩三分之一,企业业务协调时间节省50%以上。

    “自贸试验区的改革红利正在成为吸引新兴产业集聚的磁石。”张葵说,截至今年10月底,重庆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注册2.06万户,其中新增外资企业注册347户,包括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现代物流、金融等领域的高端项目,正在形成高端产业集群,将助推中国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完)

编辑: 陶玉莲
重庆自贸试验区打造“一枢纽三中心一基地”
  编者按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加快改革开重庆新闻网
重庆自贸试验区打造“一枢纽三中心一基地”
  编者按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加快改革开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