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重庆节能降碳“风向标” 江北嘴的“中央空调”原来藏在这里

25.08.2021  16:23

悦来生态城

在重庆江北嘴CBD,你一定找不到一个空调外机,这是为什么?新能源汽车一分钟电续航400公里,如何办到的?悦来生态城,没有一滴黑臭水体,是怎么实现的?

8月25日是全国低碳日,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重庆市低碳发展优良实践案例(2021年)。上游新闻记者现场打探这些节能降碳“风向标”,带你走进“低碳生活”。

新能源汽车换电站

新能源车正在换电

一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6万吨

江北嘴CBD400万方公共建筑没有一个空调外机,但室内却能冬暖夏凉,一台“水源空调”已经在这里运行了10年。

在江北嘴市民广场地下,由重庆市江北嘴水源空调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央空调”为江北嘴中央商务区400万方公共建筑供热供冷。“中央商务区都有一个弊病,建筑密度大,建筑群释放的热量高,高温集聚就容易形成热岛效应。”重庆市江北嘴水源空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波介绍,该项目自江北嘴开发建设初期就设计实施,总投资11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于2009年建成投用。

“这里地处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我们采用的是电制冷+江水源热泵+冰蓄冷的技术,取代传统锅炉,实现大规模集中供冷供热。”张波说,项目通过区域管网系统,利用江水冬暖夏凉的特点,夏季由于江水温度较低,将建筑物中的热量转移到江水中,有效地带走热量;而冬季由于江水温度较高,将建筑物中的冷量转移到江水中,实现了集中供冷供热。

张波介绍,该项目规模全国最大,与常规冷热源系统相比较,降低传统能源消耗,有效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了低碳循环发展。

节能方面,电力设备装机容量减小52646kW,能源系统的机房建筑面积也比常规能源系统减少了约22265平方米,年运行费用减少2155万元。

减排方面,全年可节约用能达2.16万吨标煤,节约用水量达21.64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6万吨,减少粉尘排放1.64万吨。

下一步,我们准备把二氧化碳指标拿到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预计还能为企业带来几百万的年收入。”张波说。

江水源项目一号能源站主站房

一分钟无感换电每天减排12万立方

无人值守的换电站来了,最快一分钟完成换电,新能源汽车“充电”向加油一样方便快捷。

日前,记者在位于北碚蔡家的同源路换电站体验了“无感换电”,将新能源车驶入换电站,根据智能语音提示,进行换电、车辆自检、订单结算,最快一分钟就能完成换电,续航可达到400公里以上。

我们易易唤能换电站目前在重庆已经建成47座,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在渝蓉、渝遂、绕城等高速服务区也有布局。”易易互联科技区域总监、重庆公司负责人杨攀洪介绍,该换电站共39个电池仓位,每天可为400台车次提供换电,每天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立方。

与充电相比,一般充电桩充满电时间在半小时到2小时左右,而换电时间仅需3—5分钟。“从节能角度来讲,换电站储备多块动力电池,错峰用电,既能延长电池寿命,又能减少充电站对电网负荷的冲击。”杨攀洪说,通过车电分离模式,还可以降低购车成本,促进车辆销售。

同时,换电站自身体积小,占地小、建设快,在提升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也解决了目前用户体验里程和补能焦虑。而对于网约车来说,则大幅提升了车辆运营时间,增加司机收入。

对于个人用户来说,使用新能源车换电模式,按照租赁电池模式,每公里不到三角,不用考虑电池衰减、担心安全隐患,智能无感换电带来的是用车体验的提升。”杨攀洪说。

目前,该公司与重庆高速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与重庆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预计今年内在重庆布局100个换电站,到2023年达到200个,让新能源车换电像汽车加油一样方便。

江水源项目一号能源站主站房

悦来生态城打造近零排放示范区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这就是海绵城市。

在重庆悦来生态城,一座海绵城市正在加速落地。作为国家首批8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之一,悦来生态城目前正开展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从能源低碳利用和供给、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地碳汇、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实现近零碳排放。

整个区域内,我们建设有干塘、水塘、生物滞留带、雨水收集池,下雨的时候它们像容器一样吸纳雨水,进行净化;天晴的时候用来浇灌,形成一个大的海绵体。”重庆悦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部部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映彦说。

比如在清洁能源方面,利用嘉陵江水、城市污水作为主要冷热源,打造我市首个绿色住宅集中供能宜居区域,每年可节约燃煤5102.7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721.20吨。

在绿色交通方面,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提倡步行及自行车出行方式,增加台地上下的步行系统联系,规划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占居民出行方式的50%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方式的50%以上,实现绿色出行。

在绿地碳汇方面,人均可使用公共绿地面积13㎡以上,建成防洪护岸工程约115公顷。

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通过“渗、滞、蓄、净、用、排”措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达到雨水的高收低用、阶梯循环,实现环保降污、消峰控流和节能降耗。

上游新闻记者 王倩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