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面展现重庆被日机轰炸过程 纪录片《苦干》消失70余年后在渝重现

09.04.2015  08:18

大轰炸中的重庆。

影片中的交通银行。

日军轰炸后留下的弹坑。

斯科特在拍摄重庆大轰炸。重庆晨报记者 甘侠义 翻拍

当年镜头中的小男孩,不知是否躲过了轰炸。

轰炸终于来了,镜头里,一个灯笼孤零零地在一片废墟中随风摇晃,“第一个灯笼挂起来了,他们(日机)从两个小时飞行路程的汉口起飞,气氛开始紧张起来。

轰炸机越来越近了,去防空洞的第一批人流,每个人都拿了少量个人物品,他们知道这一去,自己的房屋可能就再也看不到了。

第二个灯笼已经准备好了,这是最后的警报,一些中国空军也起飞迎敌,这些战士要面对的是远超己方数倍的敌人,他们当然知道这一点。”“已经升起两个灯笼了,轰炸机已经在四川了,整个重庆响起警报声。全城的人们都在找地方躲藏,但他们没有惊慌,轰炸机的到来只是时间的问题,死亡马上就要降临。

镜头里,三架一组,三组一队的日机出现在了城市上空,如雨的炸弹从江心开始炸起一朵朵巨大的水花,随后沿山而上,从山脚投向山顶。

爆炸声,是此时唯一能听到的声音,整个渝中半岛先是炸开了一朵朵黑色的蘑菇云,随后,燃烧弹引发的黄色烟雾迅速弥漫全城,紧接着是大火,冲天的火光密布整个半岛。

随着最后一拨轰炸机的离开,这座扬子江畔的城市一片死寂,这些升起的烟雾好像所有的重庆人都伸出手指,祈求上天的怜悯。”影片结尾处,斯科特说。

重庆晨报记者 李晟

解读>

轰炸拍摄地点为现在的社会主义学院

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中心主任周勇说,根据影片拍摄的角度,可以确定,斯科特是在如今的社会主义学院中拍摄的大轰炸影像,“那里曾是美国大使馆临时办公所在地。

影片回放

城市

重庆是一座既现代又传统,结合了中西方文化的城市。左侧的大理石建筑是四川银行,下一次你再看就认不出来了。

据说通往重庆的路有300级阶梯,所以我数了一下,实际上有340级,或许我应该自己牵马。”摄影师斯科特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眼前时,是骑在一匹不算高大的马匹上,马儿被一名重庆小孩牵着,沿着从江边延伸上山的阶梯缓缓而上。

重庆是最后一站,是北面战场的中心,这个城市建在嘉陵江和扬子江(长江)交汇的悬崖峭壁上,很容易暴露给敌机,轰炸起来也毫无遮挡。”斯科特这样形容自己对重庆的第一观感。

根据这段影片的纪录,初步推断斯科特是从南纪门码头入城。

重庆人民被暴露在不幸的空袭中,但是最大的一次日军空袭还没有发生,残垣断壁都是经住了之前轰炸的考验,生活还在继续,到处都是战时海报。

重庆是一座既现代又传统,结合了中西方文化的城市。现代的结构、公共设施、汽车。左侧的大理石建筑是四川银行,下一次你再看就认不出来了。

重庆晨报讯 记者 李晟 董进 1941年6月,一部以重庆为重要纪录对象的彩色纪录片在纽约上映,引起全球百余家知名媒体的关注,次年,影片更是斩获奥斯卡纪录片特别奖。这部影片就是由美籍华人艺术家李灵爱策划并出资,美国人雷伊·斯科特摄制的《苦干——中国不可战胜的秘密》。

昨天,《苦干》(《Kukan》)纪录片引进新闻发布会在重庆召开,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波说,这部纪录片将会永久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作为常设展品播放,“我们还将通过网络,让更多的观众了解抗战时期的重庆城,了解大轰炸下不屈不挠的重庆精神。

彩色胶片展现大轰炸场景

昨日,一段剪辑后约14分钟的视频片段展现在了公众面前,首次从地面展现了一场发生在重庆的大轰炸的全过程。影片中展现的大轰炸发生在1940年8月19日和20日。这两天,日军共出动飞机287架次,连续3次9批轰炸重庆,市区上百条街巷被炸,数十处起火,主要繁华大街被炸成一片瓦砾,主要商业场所和银行大都被毁,上万市民无家可归。

尽管过去了70余年,但修复后的影片相对以往的纪录片清晰不少,且全程用彩色胶片展现。

斯科特曾四次来到中国,于1937年到1940年间,辗转上海、南京、广州、香港、重庆等多地,拍摄了日军对中国的侵略、数百万难民流离失所及大后方城市生活的景象。重庆作为战时首都,在片中有约35分钟的镜头。

消失70余年后重见天日

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中心主任周勇介绍,抗战时期这部影片没能在中国放映,二战后又一度丢失。21世纪初,美籍华人罗宾龙发现了此片的踪迹,但在美国国家档案馆仅找到35分钟的片段。之后,她花费6年时间,从斯科特后人那里找到一部90分钟完整的《苦干》拷备。奥斯卡电影学院用三年时间,将严重破损的胶片修复成85分钟的VHS家用录像版本。

为引进该片,在国务院新闻办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于去年7月与罗宾龙女士联系,通过她与斯科特后人就购买《苦干》达成了共识。今年4月3日,罗宾龙女士代表斯科特后人签署了转让协议。”周勇说。

周波说,《苦干》除了将在三峡博物馆作为常设展品播放外,还将赶在今年5月9日开始的、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对外播放。

周勇说,《苦干》的汉语翻译已全部完成,全体炎黄子孙都将从影片中体会到万众一心,苦干奋进的力量。

街上的市民看起来并不是很慌张,他们还是和平常一样,虽然他们经历过轰炸,但是他们明白生活还是要继续。

市民

展示重庆的街景之后,斯卡特将镜头锁定在一处正在开挖的山体之上,“这些山崖峭壁是重庆最好的防空洞所在地,由此城市在轰炸期间得以幸存,工人们没日没夜地修建新的防空洞,扩大旧的,并让这些防空洞能在下次空袭前更适宜居住、更舒适、更安全。

虽然历经数年轰炸,但镜头里的每个重庆人脸上都很平静,甚至大部分人还面对镜头展露笑容。

有时候,弹坑也被人们很好的利用起来,最大的好处就是凉快又好玩。”在斯科特的镜头中,一个有篮球场大小的弹坑占据了全部的镜头,一丝不挂的孩子们跳入积水的弹坑中游泳嬉戏。

可是轰炸仍然是残酷的,“街上的市民看起来并不是很慌张,他们还是和平常一样,虽然他们经历过轰炸,但是他们明白生活还是要继续。看这些人的神态,两个小时后,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死去。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