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财政社会保障工作新机制趟出新路子

12.07.2018  20:50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对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对落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省市县予以督查激励。重庆市在鼓励和支持就业创业、推进养老项目建设,重庆市忠县在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面均进入表彰名单。
  荣誉缘何花落重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是重庆给出的答案。
  
    “行政+市场”构建就业创业服务新格局
  2017年,重庆市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创业氛围持续活跃,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4.23万人,同比增长2.97%,登记失业率3.4%,低于全国0.5个百分点;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9万户,同比增长9.6%,带动就业近120万人。
  重庆市就业创业工作的积极推进,得益于该市“行政+市场”工作机制的构建。
  2017年,重庆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在提供有力资金保障的同时撬动市场杠杆,形成了政府与市场协同配合、各有侧重的就业服务新格局。
  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就业创业工作纳入了对区县党政“一把手”的实绩考核,市财政投入资金11亿元,占筹集资金总量的50%,主要用于重点就业群体帮扶以及全市人力产业平台搭建。
  重庆市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实施“就在山城”就业促进计划,聚焦农村贫困人员和高校毕业生两大就业群体。通过开展“百企进村”“培训下乡”等专项行动以及公益岗位的设置开发,累计帮助18.9万农村贫困人员就业;通过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定制服务”计划,以“线上登记需求、线下对接服务”的方式,7个工作日内上门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全年帮扶1.3万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
  同时,为全方位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重庆市创新财政投入机制,引入市场“活水”,依托小微担保公司,建立了“政担银”机制。截至目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亿元,回收率达99.8%以上。此外,相关部门以创业活动为抓手,提供要素对接平台,搭建了“一基地三园区”创业孵化平台,并实施动态管理和绩效评估奖补,目前已经培育市级创业载体93家。
  重庆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重庆市将抓紧出台就业创业引导基金等配套政策,继续创新财政投入机制,建立政策绩效评价机制,切实提高就业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益。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开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新局面
  近年来,重庆市各级财政部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在推进养老项目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重庆市充分发挥政府在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通过搭建平台、购买服务、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管理运营,开创了服务内容全面覆盖、社会力量竞争参与、人民群众普遍认可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新局面。
  重庆市去年出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提出,在全国率先建立保证金管理制度,要求养老机构收取的保证金、押金等费用应当建立专户存储,保证金、押金等费用的收支和使用情况,每半年向入住的老年人公布,并责令民政部门每年对养老机构收取和使用保证金、押金等费用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在财政的投入和分配上,重庆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一批设施设备、一支服务队伍、一套服务标准、一个信息平台和一批服务项目的“五个一”要求,市、区县(自治县)财政共安排1.8亿元资金支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并对每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给予200万元的资金补助,各区县财政部门还对每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给予3万—20万元的运营经费。
  重庆市的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进一步优化,2017年,该市新增社会办养老机构74家,新增床位8200张,养老机构市场化运营比例达27.5%,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企业新增25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比例达46%。
  同时,重庆市相关部门通过深度整合已有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完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形成了覆盖社区、居家和机构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满足了老年人健康养老的服务需求。此外,重庆市积极开展医养融合试点工作,目前,九龙坡区、垫江县、沙坪坝区被确定为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区县,突出探究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创新医养融合发展模式。
  
      创新财政补偿机制助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重庆市忠县积极推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医共体建设、绩效薪酬改革、“互联网+医疗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了不少有益实践。
  2014年4月,忠县被确定为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试点县,2017年8月,忠县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
  为了保障改革的顺利推进,3年来,忠县全面落实政府“六大投入”责任,累计投入公立医院改革资金17.2亿元,其中2017年财政投入1.2亿元。在财政资金的分配上,县财政创新投入机制,建立了“定额+专项+兜底”的财政补偿机制,公立医院债务、医务人员待遇全部由财政兜底,同时,改革形成的债务纳入政府性债务统筹化解。
  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方面,忠县建立了“三制一控一考核”的绩效薪酬机制,全面推行同工同酬,县级公立医院职工人均工资较改革前增长39.05%,年均增长9.5%以上,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医共体建设上,采取“1+1+X+N”模式,组建了两大县域医疗联合体,覆盖全县乡镇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扎实开展,总签约35.3万人,其中城镇居民覆盖率32.72%,农村居民覆盖61.35%,有效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在忠县,“互联网+医疗”正在逐渐实现融合发展。近两年,县财政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信息监管平台,目前基本实现了市、县平台跨区域互联。同时,整合医保专网,实现资源共享,建成了视频会议、远程培训、监控平台、视频播放、卫生应急五位一体的健康网络视频系统,实现了县乡联动一体化。
  如今,忠县越来越多的百姓感受到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带来的红利。随着便民门诊等机构的设立,群众就医更加便捷,城乡居民步行或乘车15分钟内均能到达最近的医疗机构,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3%,住院次均费用较全市平均水平低1271元;依托该县在全市率先实施的“6+1”健康扶贫医疗兜底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就医群众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去年,全县大病专项救治累计支出800余万元、救助33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