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蓝天成常态 重庆这样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5.09.2020  11:45

水更绿、天更蓝、土更净……重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碧水蓝天成常态何以实现?答案在这里。

近三年来,重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重庆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指导下,确立了34项指标、206项重点工程,统筹推进“建、治、管、改”各项工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取得了较大成效。

建设施

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8万吨/日

一条河建7个污水处理厂,这在重庆市是非常少见的案例。今年4月,巴南区启动的花溪河综合整治项目,就在花溪河沿线布局了7个污水处理厂。

花溪河属于季节性河流,从源头到长江入江口落差较大、水流速度快,这就造成了丰水期的水快速流入长江后,枯水期河流水量不足,河流自净能力差。

经过多次调研论证发现,如果在沿线布局一个大型污水处理厂,就必须配套用于提调的泵站来实现管网“翻山越岭”,其维护费用也会大幅增加。为此,巴南区决定在沿线布局7个较小的污水处理厂,就近处理污水的同时,也将污水处理厂的尾水作为再生资源用于花溪河河道生态补水,从而在截污的同时改善河道生态。

补齐短板建设施,全市上下毫不含糊。在深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方面,我市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和提标改造,新改扩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7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8万吨/日,完成15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全市71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总体处理能力达到约430万吨/天,其中67座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同时,完成110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改造,妥善解决已建设施不能稳定达标排放问题。推进城乡污水管网建设,新建城市污水管网589公里、乡镇污水管网2163公里。强化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有序推进长生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问题整改。

治污染

重庆蓝”成常态

再也不用跑到川西去看蓝天了,我拍了许多蓝天白云想要与你们分享,感谢你们的努力!”今年5月,一封市民感谢信通过市政府公开信箱转到了市生态环境局。

写信人叫张涤平,是居住在重庆的一位市民。他说,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他喜欢通透的蓝天,更喜欢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重庆城。

据了解,为有效防治大气环境污染,重庆以实施八项国家标准和柴油车整治为重点控制交通污染,以工业废气深度治理和发放臭氧告知书为重点控制工业污染,以扬尘控制示范创建和落实十项规定为重点控制扬尘污染等。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制定蓝天保卫战作战图,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分解下达70条2000多项工程和措施。

截至目前,累计淘汰治理老旧柴油车5.5万余辆,发展新能源车2.2万余辆,完成1100余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工业炉窑、烧结砖瓦、锅炉废气治理升级改造。累计淘汰燃煤锅炉92台,完成19台共802万千瓦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建设和巩固扬尘控制示范工地、道路2200余处,主城都市区主要道路机扫率达到93%。主城都市区城市建成区全部划为烟花爆竹禁放区。

2018年,重庆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6天,比上一年增加13天,无重污染天气。2019年,重庆市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再次达到316天,同时,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六项指标均同比下降,全年无重污染天气。

今年截至9月22日,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2天,同比增加15天,“重庆蓝”已成常态,屡屡刷爆市民朋友圈。

强监管

生态环境管理一张“

经过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不断加码,生态环境管理一张“”在重庆已经初具雏形,计划到2025年,生态环境感知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形成空、天、地一体化,以及点源、面源、移动源智能立体监测监控体系。

奉节县瞿塘峡的一处江面,出现大量漂浮物。”9月9日早上,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的大数据平台向奉节县生态环境局发出一条预警信息。过去需要7天才能解决的问题,如今不到一天时间,河面就被清理干净,大大提升了管水治水的时效性。

截至目前,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已形成一个大数据平台+五类综合环境要素+多个专项业务系统的总体架构,综合253类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生态环境“数据舱”和“作战图”,建立了问题发现、治理监管、决策调度的大数据应用模式,有力支撑重庆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其中,水环境大数据系统汇集了全市42个河流和湖泊断面水质监测数据,每天动态更新重点流域水质预测预报预警数据,初步形成“早发现、早溯源、早预警、早处置”的工作模式,初步实现用1400余万条数据为流域画像,截至目前,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长江流域重庆段未发生重、特大水污染事件。

此外,在环境管理方面,重庆市提前两个月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我市严格环境准入,严控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5公里”两条空间红线。对不符合环境准入要求的项目严格把关,全市暂缓审批或不予审批项目环评文件23个,涉及总投资10亿元。

促整改

各级环保督察整改加快推进

位于嘉陵江畔的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重庆主城都市区的“绿肺”。

但由于规划滞后、多头管理,保护区内一度出现原住民私搭乱建、违规经营农家乐及酒店、“蚕食”林地等问题。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从2018年6月起,北碚区启动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推进拆除违建、生态搬迁、产业升级等工作。如今的缙云山,拆除的违章建筑带来了新绿,生态搬迁居民收入日益增长,重现往日清澈的黛湖吸引着山外游客……缙云山长出了不少“金山银山”细胞,整治成效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及市级主流媒体多次报道。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各级督察交办和群众反应强烈问题的整改落实。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实施方案明确的37项措施现已完成31项;115项具体问题现已完成108项;1824件群众投诉举报案件办结1818件,阶段性办结4件。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我市贯彻落实《重庆市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已呈报党中央、国务院;明确的62项整改任务正按序时进度加快推进,巫山永年水泥厂落后产能淘汰等6项整改任务已完成整改;3863件群众投诉举报案件办结3232件,阶段性办结464件。

此外,国家推长办长江经济带暗访两批次交办20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3个,销号11个。市级环保集中督察,32个区县细化整改措施486项,已整改完成446项;细化问题1665个,已整改完成1526个。市级污水偷排直排乱排暗访涉及218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12个。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王倩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