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日报:重庆长安集团老工人忆抗战生产

08.09.2015  21:33

中新社重庆8月22日电 题:重庆长安集团老工人忆抗战生产

作者 唐枫

战以止战,兵以弭兵,正义的剑是为保卫和平,创造犀利的武器,争取国防的安宁……”一曲《长安之歌》缓缓响起,铿锵有力的歌声发自二十余位站在舞台上的年轻人。这首歌原名为《第二十一兵工厂厂歌》,在抗战时期,时常在嘉陵江北岸上空回荡。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百年历史的重庆长安工业集团举行了一场合唱比赛,并邀请了几位在第二十一兵工厂工作过的老者,共同回顾、纪念这段历史。

重庆长安工业集团前身系南京金陵兵工厂,抗战爆发后,南京陷入战火,担起兵工制造重任的金陵兵工厂向大后方的重庆迁移,并在重庆嘉陵江北岸簸箕石码头正式复工,改名为第21兵工厂,成为战时大后方最大的造枪企业。

据了解,当时的第二十一兵工厂主要生产24式马克沁重机枪、捷克式轻机枪、中正式步枪以及82迫击炮等武器,这些都是抗战时期中国士兵用的主要兵器。

90岁的胡学佑告诉中新社记者,1940年,他随父亲和兄长进入第二十一兵工厂工作,成为了一名铣工。“那时候的工作日程得靠老天爷‘安排’。”胡学佑说,为了躲避日军轰炸,只有在天气不好的时候,比如乌云或者大雾笼罩时工作。“当时飞机投弹需靠人眼识别目标,多亏了重庆是‘雾都’,一个月能有一半时间是阴天,我们就抓紧时间工作。

如遇晴好天气,日军飞机轰炸重庆,就得躲进工厂附近的防空洞。”胡学佑说,当警报响起,工人们就得马上停工,因为这意味着日军的飞机已到达湖北恩施了。

为保证在日军不间断的轰炸下,生产仍能继续,厂房的布局非常分散。胡学佑的记忆中,重要的设备都独立放置,并相隔很远,以防某个厂房被炸毁,还能有其它设备继续工作。此外,每间厂房外还堆砌着木材和各类工具,“轰炸一完,我们就可以马上利用这些材料搭建临时厂房复工生产”。

厂长李承干在日军的轰炸下提出‘开工第一,出货第一’的口号。”胡学佑说:“他常说‘不能等山洞开好,机器进洞再开工,抗战不能等我们,敌人把老厂房炸了,我就盖新厂房,只要我的人不死完,我总会有办法来复工。’

胡学佑回想起当时的工作场景,“就像现在的流水线作业,各个工人各司其职”。对于工作进度,每一个工人都恪尽职守,“比如一个月需要生产某种兵器500件,那就算是有诸多轰炸干扰生产,我们也会奋力完成”。

重庆长安工业集团宣传部负责人透露,抗战期间被日军炸死炸伤的职工及家属有40多人,厂房及设备因轰炸造成了法币800万元以上的损失,但却并没有导致生产量滞后,反而有所增加。

长安工业集团的历史档案中显示,作为第二十一兵工厂重头产品的马克沁重机枪自迁渝复工后当年,总产就达1060挺,最高年产3600挺。其余枪支弹炮的产量也在重庆兵工厂中首屈一指。抗战期间生产的武器弹药约占全国兵工厂总产量的60%。

刊于:菲律宾《联合日报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