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摄制团队自筹资金 耗时两年拍重庆大轰炸纪录片

07.06.2015  10:59

  昨日,这部纪录片微电影版正式上线,大电影版本将于9月18日公映

  他还是一名正在读大学的学生,但他却耗时两年,自筹经费带着自己组建的90后摄制团队,走遍我市8个区县,逐一拜访27个重庆大轰炸幸存者,拍摄完成了重庆大轰炸纪录片《我的陪都——重庆大轰炸》……他就是重庆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三学生吴龙飞。

  昨天,这部纪录片的微电影版正式上线,时长22分钟的微电影,通过中日专家的揭秘,通过幸存者的讲述,通过大轰炸场景还原模型以及二维动画,还原了70余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惨案。

  一句话让他立志拍摄纪录片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新剂。”这是纪录片一开头打出的字幕,吴龙飞说,“这句话是两年前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中心主任周勇在讲座中说的,就是这句话,成为引发我将重庆大轰炸拍成纪录片的重要原因。

  那时的吴龙飞,刚刚迈入20岁,也刚刚来到重庆不过半年时间,“我从小就爱好历史,这十几年来,我一直在看关于中国抗战史方面的各种资料,我很惊讶重庆大轰炸这段历史在重庆本土的认知度竟然不高,特别是青年一代。

  家在安徽的吴龙飞一到重庆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到了位于较场口的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半年后,吴龙飞终于下定决心开始拍摄纪录片,向学校申请了创作促进计划,并开始组建纪录片的拍摄团队。

  “团队很快就组建起来了,20多位成员全部是90后,我算是团队里最年长的成员了。”吴龙飞说。

  团队有了,拍摄经费怎么办?吴龙飞说,他们决定自筹资金,除了所有人自愿拿出的生活费,还包括他们当家教、做兼职的收入。

  走访幸存者聆听他们的故事

  拍摄正式启动后,为了让团队成员们更了解这段历史,吴龙飞安排所有人一起去逐一拜访他们能找到的大轰炸幸存者。

  如何核实这些幸存者口述历史的真实性?吴龙飞说,家属证明、历史文献记载和身体创伤是他们核实的标准,经过三轮筛选,最终15位大轰炸幸存者走进了纪录片的镜头之中。此外,吴龙飞还邀请了来自我市和日本的大轰炸研究专家,通过他们的讲述,还原历史的真相。

  除此之外,各种各样的珍贵照片和史料,也一一出现在了纪录片之中,吴龙飞说,这些珍贵的史料,有很大一部分是他通过各种方式从美国、日本等地寻回,“特别是关于军事方面的史料,基本全部来自日本档案文献的记载。

  为了让同龄人能更接受这部纪录片,吴龙飞在片中使用了十多个大轰炸场景还原模型,这些模型是他团队里的模型制作达人用一年多时间制作而成,“每一个模型都严格按照历史照片制作,力求真实。”此外,吴龙飞还亲手制作了6架中日战机的模型。

  今年9月18日,纪录片的大电影版本将正式公映,吴龙飞说,微电影版本仅为大电影版本的五分之一,大电影版本还会充分吸收网友对微电影版本的意见。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