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过破铜烂铁当过跑堂小厮 如今他的一幅牡丹图卖出15万元高价

07.03.2018  15:23

将近一米八的身高,花白的长头发却梳理的锃亮,皮肤白皙,相貌俊朗。嘴角带有浅浅的笑意,说到尽兴处,总要爽朗的大笑……

这样一个人,少年时与泥土庄稼打交道,年轻时收过破铜烂铁,当过跑堂小厮……几十年后的今天,他是一名知名的草根画家。

这个励志故事很精彩,罗礼明用一句话总结:“喜欢就去做,人要敢想,更要迈开步子奋斗”。

草根画家接地气,作品雅俗共赏

△正在创作的罗礼明。

3月6日,小雨。

巴南区某小区里,在罗礼明笔下,一朵朵盛开的牡丹,渐渐显现出了优雅的轮廓,似乎是受到门外小雨的滋润,格外灿烂艳丽。

这一头的牡丹悄无声息的开着,门口的我们却不知所措——一方面不忍心打断罗礼明的创作,一方面也沉浸在画卷中。

足足10分钟,时间安静的流淌着,唯有风声雨声落笔声。

记者打量了一下罗礼明的工作室,除了厕所和厨房,满屋栩栩如生的国画作品占领了这个近百平方屋子的所有墙面,装裱成框的,横幅铺展的……一件件或生机盎然或沧桑古朴的绘画代替了墙纸,成了工作室里唯一的装饰。

工作室里一张长桌大的出奇,呈长方形,上面铺了一层深绿色的毛毡,右面集中放置了各种画具、颜料,与左面作画的地方进行了严格的分区。

唯一打破艺术氛围的就是门口那张广告牌子,“长期招收学员,一年课程5980元……

10分钟后,作画者终于发现了东张西望的访客,连声道歉。“来了就说一声嘛,我这都没注意到!”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画家收入不稳定,有时候一张画卖出去,够好几年的生活,有时候可能一个月不开张。”罗礼明说话很实在,靠平时教学生的学费,日常生活基本够用,这也让他可以专心搞创作。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画不好卖,靠着这些年卖画的收入,罗礼明在重庆主城区买了几套住房,面积都不小。

忙着赚钱养家,会不会对艺术创作的心态有影响?“啥子影响,画家也要吃饭的嘛,经济基础是一切。”罗礼明哈哈大笑,谈话间将面前的一盏香茗一饮而尽。

短短十多分钟的接触,罗礼明草根画家的形象越发具体。和所有传统艺术派别一样,很多画家都对自己的出身和师承十分在意,甚至要为此与人口诛笔伐,争个头破血流。

你不是学院派?”这个问题很敏感,罗礼明又笑了,“我是自由派!”。

这话是自我调侃,罗礼明说,正因为自己不是学院派,所以创作起来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而多了一些自由空间,多了一些创新思维。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草根画家接地气,作品雅俗共赏”。

英雄不问出处!

1966年,罗礼明出生在重庆江津一个名叫吴滩的村庄。一家祖宗三代与土地为伍。罗礼明上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全家人靠父母一年四季种庄稼维持生计。每当农闲时,父亲就会到附近的小煤窑,下井挖煤挣钱养家糊口。

有一年,小煤窑瓦斯爆炸,煤渣飞进了父亲的眼睛,因抢救不及时,父亲的一只眼睛失明了。父亲长期在阴冷潮湿的地方下井,一双脚得了关节炎,更为严重的是父亲得了矽肺病。

1986年,60岁的父亲带着忧虑与遗憾,离开了人世。这一年,罗礼明才20岁。在为父亲举行简单的葬礼中,他牢记父亲临终前对孩子们的嘱托,像男人一样,要有尊严地活着!

父亲一走,家里的日子每况愈下。哥哥当兵去了,姐姐出嫁了。罗礼明与母亲、弟弟相依为命,务农为生。

上学时,罗礼明利用放暑假的机会外出打工。他跟随一位亲戚,到贵州桐梓县铁路上打短工。

他换过铁路枕木。早上3点钟就起床,3点50分出发上班。一根枕木几十斤重。还没干完一上午,就累得腰酸背疼;他抬过“连二石”,罗礼明学着“抬工”们的样子,将一条毛巾打湿后拧干,搭在肩头上。又将抬杠放在湿帕子上,弯腰,挺胸,与“联手”踩着脚步,遇到前面的路有积水,就把号子喊出来:“天上明晃晃,地上水凼凼!

他还干过砌墙。学着师傅的模样,和水泥,劈砖,砌墙,但看似轻松的手艺,在罗明礼看来却很复杂。愁生计的时候,他甚至捡过破烂,“收破铜烂铁”。罗礼明笑称,这项手艺在于你敢不敢喊出声。第一天出门,在熟悉的地段,他喊不出口,自然没有回报。

之后的日子里,他还打过爆米花,做过江津米花糖……

回忆总是苦,回首不忍顾。罗礼明用简单的几句话概况了自己本该美好的青葱岁月,结尾却是一句豪言壮语,“英雄不问出处!

学绘画?我说行就行!

△罗礼明的画作。

1985年,19岁的罗礼明走进了成都文殊院,做了一名茶馆的跑堂小厮。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香火旺盛,文殊院的茶馆很大,约有上百张桌子在院里排开,桌子是木头的,椅子是竹制的。喝的是盖碗茶。

茶馆,是个小社会。喝茶的,谈生意的,聊天日白的,相亲做媒的,三教九流,样样都有。

一天,文殊院门口围了一群人,罗礼明也从人逢中向里打望。只见一位青年画家正在给一位小姐画肖像。不一会儿,一幅栩栩如生的肖像画就完成了。中午来喝茶、聊天的人越来越多,画像师就越来越忙,一天下来,满载而归。

连续十几天,画像师都要来到文殊院为顾客画像。罗礼明每天都要抽出空闲时间站在画像师的身后,聚精会神地看画像师画画。

学绘画,我觉得我行!罗礼明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家人,妻子和岳父岳母都说他不务正业,岳父还特意因为这个事情“教育”了他:人要脚踏实地,不要想一出是一出。

面对亲人的不理解,罗礼明丝毫没有迷茫,虽然嘴上应承着老人,心里却更加坚定了想法,“觉得我不行,就画出了样子来给别人看。

与画师认识之后,罗礼明了解到他是重庆璧山人,名叫叶小龙,两人一见如故。

两人关系熟了,叶小龙中午晚上就将画板放在罗礼明的住地。通过与叶小龙的交流,尤其是看着叶小龙认真地坐在竹凳上为客人画像,罗礼明的手在发痒,他想起儿时经常拿着树丫在院子的泥土上涂鸦的情景,想起自己读初中时每逢赶场天在街头看着一位老人为路人画像总忘记吃饭的情景,罗礼明的内心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冲动!

锋芒初露,第一次免费作画却赚了钱

一天中午,利用叶小龙休息的时间,罗礼明带上画板,坐在了茶馆一角。“我给你画画,不收钱。”罗礼明迈出第一步,跟身边的一位姑娘说。于是,这位姑娘成为了他第一位画像的模特儿。

画完了,姑娘拿着画,嘴里直说:“像,真的太像了,像拍的照片一样!”罗礼明先前说了免费,姑娘还是给了他5元钱。

接着,又有人坐在了模特儿的凳子上。

罗礼明不小心一抬头,看见了人群中的叶小龙,有些尴尬地收起画板:“对不起,我,我……”罗礼明尴尬的直搓手。

叶小龙拨开人群,走上前紧握罗礼明的双手:“真行啊你!想不到你画的这么好!

接下来,两人配合着为客人画像。

晚上,两人在小屋内把酒当歌。罗礼明要拜叶小龙为师,叶小龙不干:“就年龄,你比我大,我叫你哥,绘画,我们相互学习,还是称兄道弟吧!

在叶小龙看来,罗礼明对绘画艺术的悟性极高,但要靠绘画求生,还是有些差距。而今他要做的是走进课堂,丰富自己,重新系统学习!

1987年,罗礼明、叶小龙一同走进四川新都美术学校学习,之后,又走进了四川美院国画高研班……

随后的14年里,罗礼明认准了自己要走的路,也清楚自己的水平有限,于是,他开始到处拜师。

这10多年,我边拜师,边学习,边作画。”罗礼明低下头,沉浸在那段回忆中,“其间,我专攻国画,尤其擅长写意花鸟、人物,主攻写意牡丹,旁涉水粉水彩、油画等画种。

不少 学生是摆摊卖画时的顾客

△罗礼明与绘画爱好者。

要学画,也要赚钱,如何解决生计问题?这对罗礼明来说并不冲突,“摆摊卖人物肖像,从江津画到巴南。”和叶小龙一样,罗礼明开始摆摊卖肖像画,地点不固定,有的时候取决于自己所拜老师的住所,但更多的时候取决于哪里的生意好。 

那时候,一张A4纸大小的人物肖像画卖5元,大一点的10元,15元。罗礼明从老家一路摆摊,一直走到巴南。到了巴南却走不动了,为啥?“生意好啊!当时就在巴南老区府那里,从此就在这定居了。

因为画技高超,人物肖像惟妙惟肖,来找他画画的人几乎排起了长队。那时候,罗礼明摆摊的地方是人口密集区,除了罗礼明的卖画摊,周围卖爆米花的、剃头的、炒瓜子的……各种摊子都有,可每次只要罗礼明一出来,排队最长、围观最多的总是他这里。

罗礼明也不含糊,“模特”一落座马上开始作画,笔走龙蛇,不到10多分钟的工夫,一张人物素描跃然纸上,客人看着画好的肖像画,欣然付了账。

肖像完美,速度也快,同一时间起步的剃头匠还没理好一个“草坪头(当时流行的发型)”。

当时我就在附近上班,常常看到罗老师。”在机关单位上班的陈春林女士现在是罗礼明的学生,已经修习了3年多的国画。在拜师前,陈春丽很早就认识罗礼明,就是因为曾当过罗礼明的顾客。

陈春林说,当时罗礼明为她做的人物素描至今她都保留着,也是因为惊叹于他的画技,这才对绘画产生了兴趣。此后也经常介绍朋友同事到罗礼明那儿买画,大家也都赞不绝口。

罗礼明的学生不少都曾看到他在街头摆摊,因此结识,并心生敬意,打定主意要跟他学画。如今,当年在他摊位坐过的不少学生,依旧留着当时那个街头画师留给自己的画作。

学画不能看名气出身,最重要的还是看他的作品。”学生李阳常年在深圳工作,去年长假回家探亲,父母家和罗礼明的工作室在一个小区,偶然间看到了罗礼明挂在墙上的牡丹,一下子被吸引过去,静静看了半天。之后,马上产生了拜师学画的想法。

李阳说,虽然罗礼明不是科班出身,但他的作品让她由衷钦佩,“这比什么名气都重要。”虽然只有2个多月的学画时间,罗礼明每堂课都抓紧一切时间,将自己的经验、技巧倾囊相授。两个月后,李阳的国画已经有模有样。

笔润丹青,翰墨传情

△媒体对罗礼明的报道。

时间如流水般流淌,14年的光阴里,千万人有着不同的经历,有人奋发图强,青云直上,有人虚度光阴,蹉跎岁月。在这稚嫩孩童成长为翩翩少年的时光中,罗礼明的画家之路执着而艰辛。

当然,外人眼里看见的是成名后的光鲜,有多少人体验过白天摆摊卖画,晚上拜师求学的艰难。

罗礼明先后拜师于吕凤子大师的弟子李冰泉、著名书法家魏功钦、“牡丹仙子”刘元红、齐白石嫡系传人王东常等,求学之路一直未止步。

他的老师们评价他:善于汇集诸位大师之长,采百家之精华,吸收了齐白石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与张大千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的精髓,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

现在,他专攻国画,尤其擅长写意花鸟、人物、山水,主攻写意牡丹,旁涉水粉水彩、油画等画种,尤对牡丹情有独钟。

2001年,罗礼明已经小有名气,在巴南区开办了自己的绘画工作室,很快,第二个,第三个绘画工作室相继成立。

2010年,罗礼明被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中国艺术名家研究院授予“艺坛名师”;

2013年,罗礼明的国画写意牡丹《雍容华贵》入选《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全国名家邀请展》获佳作奖;《万紫千红》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全国大展中荣获金奖;

2014年,罗礼明被中国文化艺术发展联合会,中国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评选组委会,评为“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荣誉称号;

2015年,罗礼明精心绘画的周恩来肖像,被美国夏威夷周恩来和平研究院收藏;许多作品被新加坡、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机构及各届人士购买和收藏。

2016年3月-7月,香港卫视连续三次邀请罗礼明画家拍摄“爱一生画一世”,展现人与城、人与花,花与画”的故事,节目播出后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同年,罗礼明第五次应邀到新加坡开办个人画展,一幅牡丹卖出了15万元的高价。

他不是‘学院派’,作画不拘于固定章法,恰恰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巴南区作协主席刘凡君(笔名樊君)和罗礼明有过一面之交,对于这个草根画家,刘凡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刘凡君说,罗礼明出身社会底层,底层人生活的素材,成了罗礼明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罗礼明日后的绘画创作奠定了艺术基础;为他选择题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艺术资源;为他认识世界,观察世界,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奋斗至此,想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罗礼明想了半天,“立足重庆,驰名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对于一个草根画家来说,这样的目标着实有些大,可罗礼明却觉得,想都不敢想,又怎么可能实现,“就像我几十年前收废铁的时候,又怎么知道今天的日子。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景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