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线若申遗成功 红色旅游将更火

21.04.2015  10:39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博物馆。

重走长征路·关注长征路线申遗>

重庆晨报讯 记者 李晟 “博物馆建成以来,有客人来,但还不够多。如果再多点,我可以更忙些,太平古镇也更火一些……”昨日下午,送走最后一批游客,司晓芳这才停下来。司晓芳,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博物馆讲解员。她说,长征路线成功申遗,或许会给太平古镇带来“红利”。

昨日,再次聚焦“长征路线申遗”报道刊发后,立即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新浪网友“玩233567”说“好!支持申遗!长征是中华民族自强不屈精神的最贴切写照,它应该成为中华民族超脱意识形态的精神财富。

那么,长征路线申遗“红利”在哪里?四川省社科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杨先农认为,要盘活“长征路线”这个世界闻名的线性文化资源。“长征路线申遗成功,中国红色旅游可能会更火。”知名文化旅游学者裴钰说,如果“十二五”期间,长征申遗成功,红色旅游收入将不止2000亿元。

红色旅游

收入将不止2000亿元

长征路线申遗,其实是深度开发红色旅游,是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的里程碑事件。”知名文化旅游学者裴钰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申遗只是一个项目,总体思想是把红色旅游景区打造成“未来的世界遗产”,即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建设红色旅游景区、纪念馆、故居等,把它们打造成未来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现在的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区,硬件非常好、接待条件也好。在这个总体方略的指引下,长征申遗便应运而生,这个申遗覆盖省市多,利益共沾,促进多方发展。

裴钰说,长征路线贯穿的中西部,第一、二产业较为落后,旅游服务业发展处于“财政弱、引资难、项目少”的尴尬境地。红色旅游是高端的主题旅游,是以政务培训和接待为主的新型优势业态,是政府投资的重点,而申遗成功,将大大刺激政府投资。长征路线申遗成功,产业增量是非常宽广的。

裴钰算了一笔账:2005年至2010年,“十一五”期间,国家共安排红色旅游专项建设资金约80亿元。至2010年,红色旅游全年接待游客4.3亿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的20%,年综合收入达到了1302亿元。预计到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年出行人数突破8亿人次,年均增长15%,占国内旅游总人次的比重提高到1/4;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0%;累计新增直接就业50万人、间接就业200万人。“如果‘十二五’期间,长征申遗成功,这个2000亿元收入的评估就少了。”裴钰说。

盘活资源

创造消除“双贫困

目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申遗、建馆、扶贫工作推进办公室,设在四川社科院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内,由所长杨先农研究员兼办公室主任。

杨先农认为,以开展“长征路线”申报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活动为契机,把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盘活“长征路线”这个世界闻名的线性文化资源。同时,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基层倾斜,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大力实施诸如“国际长征文化馆”等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要把消除物质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弘扬长征精神、长征文化的题中之意,创造消除“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的“双消除模式”。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