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六大长效机制巩固桃花河流域污染整治成果

09.10.2015  11:37

一是建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做好畜禽养殖场准入、畜禽粪污收集收储、政策激励、街镇村日常巡查报告、联动执法、督查考核、社会监督等工作。上半年收运畜禽粪污28916吨,生产有机肥13803吨,在区内推广使用有机肥1695吨。

二是建立水产养殖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加强新建鱼塘管理、开展生产技术培训、管控生产过程、监测水体水质、管理水体排放、保护国有水域增殖放流、建立社会监督机制、查处违法行为等,切实防止水产养殖污染反弹。

三是建立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和桃花河流域清漂长效机制。新配置3立方米垃圾箱139个,1.5吨运输车辆8台,清漂船9艘,设置拦污网12张,做到垃圾收运体系覆盖流域全部行政村。1—8月共收运生活垃圾12394吨,清理漂浮物和岸坡垃圾2320吨。

四是建立餐饮、汽修、洗车三类行业长效管理机制。在流域划定三类行业禁建区,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设计、同施工、同投用的“三同时”制度,对38家从事汽车清洗销售的企业进行集中整治,整治违规排放污水企业29家。

五是建立“河段长”日常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推行以街镇为单元、主要行政负责人任“河段长”的环境质量负责制,实行网格化管理、日常巡查、重大事项报告、流域环境保洁、常态联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

六是建立调水增流长效机制。统筹桃花河生态需水量和流域各水库可调水量,制定近期应急补水和长效调水的方案。近期从桃花河上游范家桥水库实施应急调水,1—8月累计补水三次741万方,远期规划建设龙溪河引提水工程,通过跨流域调水解决桃花河生态补水以及沿线街镇的农业生产灌溉、抗旱和人畜饮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