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师范学院培育乡土情怀提增育人实效

28.03.2019  01:10

长江师范学院学生70%来自渝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区、三峡库区、武陵山连片贫困地区(简称“三区”),在校生中建卡贫困户子女1700 多人。学校针对生源特殊地域、特殊经济状况、特殊心理需求、特殊就业去向,加强乡土情怀教育,从思想“深处”、意志“难处”、能力“软处”下功夫,切实解决学生“下得去、扎得稳、扛得起”的问题。  

一是筑牢理想信念,解决下得去的问题。 深化思政课专题化教学改革,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解决“怎么看”“怎么办”两大问题,教改成果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宣讲团”“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活动,播种扎根乡村成才之梦。创办“拏云先锋班”,建立学生社区党支部,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基地。大学生预备役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彩虹之家”学生党支部获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奖。  

二是锤炼意志品质,解决扎得稳的问题。 大力推进“四个回归”,强化课堂管理、推行阳光体育锻炼计划、落实一日作息制度,锤炼学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工作,对 1700 多名建卡贫困户学生登记造册,通过奖、勤、助、贷、免等开通“绿色通道”,实施“一人成材、全家脱贫”精准扶贫行动,近3年资助建卡贫困户学生 3863 人次、金额 1亿多元。紧贴乡村振兴战略,连续3年组织“乡村振兴百村行”大型调研活动,面向“三区”创办市民学校 28 所,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 1500 余批次,培养造就懂农业、知农村、爱农民的“子弟兵”。  

三是提升能力本领,解决扛得起的问题。 紧贴“三区”需求,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堂、 一流教学管理、一流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依托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高光谱遥感监测技术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组建导师团队,对接“三区”产业转型、文化振兴、绿色发展,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近3届毕业生9584 人在“三区”就业,占毕业生总数58.2%,毕业生成为“三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生力军。2008 届毕业生周晓琳作为彭水县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当选十八大代表,2013 届毕业生石君作为石柱县基层扶贫专干当选十九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