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无限共饮长江水 重庆四川一年投入11亿“治水”

14.04.2016  09:46

   2015年10月13日,重庆市永川区,长江朱沱断面,四川省泸州市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完成水样采集;几乎与此同时,在泸州的合江沙溪口长江出境断面,重庆永川区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正将水样装瓶。之后,两地监测部门对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对断面水的总磷项目展开监测。

   事实上,这只是川渝两地携手完成长江省界断面联合监测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川渝都是同饮长江水的生命共同体,在水环境治理上早就实现了跨区域携手。

   “江河的保护是共同的,需要上下游协同。”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督查二处相关负责人坦言。

   试点 广安-合川水域联防联控四川放水重庆会提前收到通知

   城市有界,水域无限。倘若打通区域界限,同饮一江水的上下游将会怎样?对此,重庆合川区的市民或许最有感触。

   渠江是长江二级支流,经四川广安进入重庆合川境内。2009年7月,渠江合川段水质受到污染。合川和广安两地立即展开水质监测,排查整治污染隐患,结果发现确实存在上游个别企业管理不规范,部分电站突然开闸放水可能导致下游水质受影响的情况。

   当时,西南督查中心、重庆市环保局、四川省环保厅以及合川区环保局、广安市环保局的领导坐到一起协调沟通。从那之后,上游广安的发电站一旦要放水或发现水质异常,都会事先通知下游合川,让他们做好应对准备。

   有了成功的范例后,川渝各地积极探索流域环境风险的协调联运。广安、潼南签订了《共同应对涪江流域环境污染及突发事件框架协议》、泸州市先后同相邻的重庆江津区、永川区建立了水质预警应急联动机制,重庆巴南区也与相邻的四川区县签署了环境应急联动机制。推广川渝签“治水”合作协议打破行政格局流域跨省界治理

   2014年9月,四川省环保厅与重庆市环保局签订《长江三峡库区及其流域跨省界水质预警及应急联动川渝合作协议》,意味着跨区域治水正式上升到省级层面。

   以此为契机,两地环保部门建立了水环境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跨界断面水质联合监测制度、风险防范形势定期会商、环境风险源和环境敏感点信息共享等机制。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省级层面签订流域跨省界治理的合作协议,是治疗一些环境痼疾的良药。

   2015年,涪江的一级支流琼江,在潼南境内出现大量死鱼。“政府反应很迅速,重庆市环保局立刻告知四川省环保厅,主要负责领导到场勘查,发现是河道内私设的网箱养鱼导致后,川渝双方第一时间联手治理这一‘老大难’问题。

   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督查二处相关负责人说,从发现死鱼到查明原因,再到两地联手治理,用时和成效均令人点赞,“从那之后,再没出现过因网箱养鱼导致大量死鱼,污染该段水域的情况。

   签署《合作协议》后,现在川渝两地都相互通报流域跨省界断面上下游相邻地区(市级)主要环境风险源和环境敏感点信息,特别是流域重点化工企业位置、特征风险物质和应急处置措施,以及流域饮用水源取水点位置及服务人口等。

   “同饮一江水,本就是命运共同体,打破行政格局的协同治水,是顺应现实的。”该负责人说。

   未来 从末端控制到推动布局调整长江上游流域产业分布

   事实上,川渝两地跨省界治水,还能促进区域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内江、泸州等地就多次组织人员到重庆长寿去交流环境风险控制和应急经验。

   据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初步统计,自从2014年对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长江干流环境风险防范整改情况进行综合督查后,截至2015年,川渝两地累计共投入11.03亿元落实整改。在综合督查涉及的259个问题中,已有197个完成整改,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

   谈到未来川渝两地水环境治理,上述负责人坦言,现在的工作虽卓有成效,但仍属于对环境风险的“末端控制”,“就是出了事要怎么治理。”他表示,未来应进一步打通川渝的区域格局,在整个长江上游流域进行产业分布的调整。

   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川渝地区的发展,要根据区域流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主体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布局产业和城市,防止出现污染转移和环境风险聚集,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使区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国家层面也应通盘考虑,加快研究落实相关生态补偿政策”。(记者杜江茜谢燃岸)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