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莲花石再次出水!暗藏400年爱情故事堪比《桃花扇》

24.02.2021  18:50

江津融媒微信公众号消息

2月23日

因长江水位持续降低

江津江八景之莲花再次出水

吸引大量市民前来一睹“芳容

出水的莲花石  麻兰2月23日摄▲

在江津几江东门外长江航道北侧,

激流奔湍的江水与江石轰然撞击,

36块礁石经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手,

组成一朵美丽的巨型“莲花”。

这朵石莲花虽不常浮出水面,

但每逢其出现,

则预示着当年必会风调雨顺

石上刻有宋、元、明、清以及民国初的诗作、词作共47首,成为长江乃至中国最大的水下碑诗林。

神秘的莲花石有着怎样的故事?

它对于今天的人们了解江河的水情变化

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如何保护它?

下面就为你一一道来

01

江津版《桃花扇

在莲花石上的48首诗词中,

除了咏叹莲花石的奇特风姿和“石现兆丰年”的祝颂外,剩下的大部分诗歌都是缅怀一位名叫谢秋芳的明朝女子。

那么这位名叫谢秋芳的明朝女子

是何来历?

相传明崇祯年间,泸州一位貌美如花、多才多艺的名妓谢秋芳,与在泸州做官的江津人杨生相识,为其卓尔不群的气度和才华所打动,互生爱意。

后来杨被诬受贬,离开泸州回江津时向谢承诺,将凑钱为其赎身并结连理。哪知时隔一年,不见杨影,谢自赎至江津找杨,后得知杨在途中郁疾而亡,痛不欲生的她到莲花石吟诗悼杨后殉情于江心。

买舟重到几江滨,烟水空蒙夜月新,回首琵琶歌舞处,翠钿冷落不成春。”400多年后的今天,当再次吟诵起谢秋芳所留下的这首绝命诗时,思绪也仿佛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 

如果说清初剧作家孔尚任所写的《桃花扇》中,江淮名妓李香君和白衣书生侯方域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让无数读者动容的话,那么谢秋芳则用这首情诗,上演了一部江津版的《桃花扇》。

02

石不常见,见则年丰”由来

莲花石,原名挑灯石,由36块大小礁石组成,因其状如莲花而得名,如全部露出水面,面积可达800多平方米。

作为“川江七大枯水题刻”之一,

这朵巨大的“莲花”为何会有

石不常见,见则年丰”的说法呢?

这和古人的美好意愿有关!

在民间,每逢低水位时,

江中的岩石才会显现,

而每当岩石显现的年份大多是丰年,

长此以往,

便有了“石不常见,见则年丰”的说法。

时光飞逝,

当年古人为祈求丰年,

在岩石上所凿下的文字,

却在现代成为珍贵的水文资料。

据了解,莲花石现在题记38处,

共计诗词48首,

最早的题记出现于南宋乾道辛卯年

(公元1171年)。

1987年文物工作人员对莲花石进行抢救性保护▲

区文物管理所王世俭告诉记者,每次莲花石出水都会吸引大量文人雅士聚集于此,他们所留下的题刻忠实地记录了南宋乾道中期至民国二十六年之间近800年的长江枯水位情况,通过考察这些诗题所在位置,可摸索出长江水位变化规律,从而为修建水利设施提供重要参考。

同时,也对长江两岸的生产建设及政治、经济的发展历史考查提供可靠的实物资料。

石上题诗:无论文采、书法、镌刻均不乏上乘者。明代名臣江渊曾将其列为“江津八景”之一,名曰“江心砥石”。

03

千年不谢的“莲花石

为了更好地展示、保护“莲花石”,区文物管理所实施系列措施:

1、区文物管理所组织出版了《江津莲花石诗文辑注》,对历史文献中关于莲花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汇集整理,更好地展现江津莲花石的历史人文价值;

2、对露出水面的6块莲花石题刻拓片,并进行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成像留取资料;

3、对莲花石枯水题刻进行了地形图测绘,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4、对莲花石枯水题刻等比例缩小复制,在江津博物馆展厅进行展示;

5、2020全年开展文物安全巡查12次。

大自然的伟力,让江津山水生辉;

上千年的传承,让江津人文焕彩。

旖旎风景中内蕴深厚文化积淀,文化遗存与风土人情水乳交融。  这朵千年不谢的“莲花”,在时光更替中隐于城市,却又居于尘世,见证着津城的山水人文传奇。

温馨提示

观赏最佳位置: 几江长江大桥人行道

观赏注意事项: 从几江长江大桥人行天桥即可进入人行道,千万不能在大桥上停车观望,只能在人行道上观赏,切勿下水观赏,注意安全。

原标题:揭秘!长江江津段水下暗藏400年的故事,堪比《桃花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