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时间郁闷,不如花时间进步——关于大学生“转专业”问题的调查

03.11.2016  01:05

      本报记者 刘蓟奕
      “哥们儿,再见!以后有空聚!”这学期开学,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大二学生胡昌镐告别同住了一年的室友,换到另一栋学生寝室。因为,他成功从该校微电子专业转入经济学专业就读。
      “我喜欢经济学,但录取时被调剂到微电子专业。”胡昌镐说,原来的专业不符合自己的兴趣,而经济学专业要求严谨的数理思维,这是自己的强项。因此,及时“转弯”是最好的选择。
      像胡昌镐这样想转专业的大学生不在少数。高考时,不少小伙伴为提高录取几率而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服从调剂”,但被录取到不是自己填报的专业后,又觉得百般不喜欢。
      当“心之所念”碰上“学非所愿”,是尝试转专业还是努力适应?转专业到底难不难?转或不转,又有怎样的影响和结果?连日来,记者就这些问题走访了我市部分高校。
      大学生“圆梦”有了更多选择
      胡昌镐从大一开始就着手准备转专业。“我喜欢阅读经济学的相关书籍、看经济新闻、分析经济现象等。”胡昌镐说。但因为当初考经济学专业差几分,他被调剂到了微电子专业。
      要来经济学专业的课表,“见缝插针”地去蹭课,课余时间都塞得满满的……为了自己的兴趣,胡昌镐决定花更多的时间努力一搏——转专业!
      按照学校相关规定通过初选,并参加学校组织的转专业考试,上学期末,胡昌镐成功地圆了学经济的梦。
      事实上,大学里有转专业想法的小伙伴不少。国内一调查机构通过网上问卷对2000余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约八成的受访者在大学期间想过转专业。其中,52%的受访者表示对所学专业没兴趣,60%的受访者转专业是因为本专业发展前景不好。
      “现在的大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权利。”1996年入读重庆师范大学、后留校任教的冯启月回忆,以前高校转专业并未放开,大多数人只能就读自己被录取的专业。
      “当时也不乏很多学生是被调剂录取的,但极少有人能转专业。”冯启月说,确实有的学生对被调剂的专业不感兴趣,而在另外的领域更有天赋。
      于是,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掘学生创新创业潜质,2005年,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
      各高校随后纷纷出台相关转专业政策。记者了解到,有的学校对转专业的要求较高,如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要求申请者的原专业成绩排名要在年级前几名,并严格限制转专业(尤其转入热门专业)的人数。在这些学校,能成功转专业的都是学霸。
      有些学校转专业则相对“低门槛”。例如在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转专业的学生只需要所学专业不挂科,没有迟到早退或者旷课的记录,然后通过学校组织的转专业考试即可。
      “各高校逐渐放开的转专业政策,让更多大学生有了第二次选择权。”冯启月认为。
      转或不转?都有不同的结局
      不过,转了专业并不一定就是件“幸福”的事。转专业后的小伙伴们学得如何?没能成功转专业的小伙伴,又该怎么办?
      最近,就读重庆某职业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侯伟茶饭不思。因为挂科好几门,他收到辅导员的警告,不知如何向父母交待。
      原来,一年前,考虑到电气专业就业前景好,侯伟申请从商务英语专业转到电气专业。但当他拿到书本时就傻眼了,复杂的电路图表击碎了他的工程师梦。每天硬着头皮走进课堂,那些听不懂的课程让他越来越没有信心,一学年下来他累计五门课程不及格。
      让侯伟不适应的还有和新同学的相处。“我没有搬离原来的寝室,和新同学不住在一起,跟他们的交集不多。”侯伟说,换了专业后,自己感觉“融入新集体难度较大”。“这些情况在转专业之前没有考虑到。”侯伟坦言,自己现在挺有压力。
      与侯伟“跟风”转热门专业不同,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蚕学专业研二学生刘越,选择留在貌似冷僻的本专业。
      “一开始,我以为蚕学就是学养蚕。”刘越说,自己原本想学自动化,没想到会被调剂专业,也萌生过转专业的想法。但开学典礼上,院长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不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就不要轻易否定它!”
      “蚕学专业是通过对蚕的研究,来改进桑和蚕的种植和养殖,它包含了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方面的知识,是非常前沿的一门学科。”知道自己所学专业原来这么“高大上”后,刘越认为:“与其花时间郁闷,不如花时间进步。”
      每天吃透老师所讲的知识点,潜心“泡”在实验室……刘越一跃成为了蚕学专业的学霸,连续三年摘得该专业年级第一的桂冠,大四时被保送本校研究生。
      “了解会带来好感,好感可以转化为热爱。”刘越告诉记者,大学里,有很多小伙伴不喜欢被调剂的专业,转专业又不成功,于是迟到、旷课、打游戏……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大学4年,荒废了大好时光。
      “梦想”与“现实”如何权衡
      为什么这么多小伙伴想转专业?
      “很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很迷惘,没有对未来职业的规划,一味跟风选择热门专业,又害怕落榜,于是只好选择服从调剂。”西南大学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指出,这就导致不少大学生会被调剂。
      “在美国、德国等国家,高中时就会为学生配备职业规划导师。”该负责人建议,高中阶段,家长和老师就应该发掘学生的兴趣、特长,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职业方向并鼓励其为之努力,这样才能避免“扎堆报热门,然后被调剂”的情况出现。
      如果确实被调剂了专业又该怎么办?
      “不要盲目‘脑热’或‘跟风’转专业。”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大学生看不到本专业的长处和新专业的短处。“有些同学一见有机会转专业,就盲目地去参加转专业考试,但如果突然转到另一个专业,面对艰深的课程往往会吃不消,并导致很多‘并发症’。”
      郑强告诉记者,自己大学时学的流变学,也是被调剂的。“流变学不是热门专业。那个年代转专业没现在自由,刚开始我也不喜欢。但后来我勤奋地学习,当对所学专业付出越来越多的汗水后,会热爱上它。”郑强说,“干一行爱一行”,后来自己因此成为流变学领域的顶级专家。
      重庆大学大三学生俞飞则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大类招生——即大一新生入校时先不分具体专业,等到第二、三学年对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后,再选择具体专业方向。“也许你不喜欢数学,但数统学院还细分金融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也许你不太喜欢中文,但文新学院还有新闻、编导等专业。”俞飞认为,大类招生的各专业各有侧重,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再选择专业学习。
      曾就读于重庆师范大学的章华小伙伴认为,被调剂后辅修第二专业也是不错的选择。章华当初被调剂到中文系,一直对金融感兴趣的她辅修了经济学,拿了第二学位证书。如今在西南证券公司工作的她认为:“不一定非要转专业,多学一门专业,能更全面地发展自己。”
      “其实对用人单位而言,更看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西南大学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不一定与所学专业相关,人际关系良好、社会实践经验丰富、性格开朗的学生往往更受用人单位欢迎。
      “在做是否转专业的决定时,一定要先了解本专业,然后明确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看二者是否能结合或是冲突,再决定留下或离开。”该负责人认为,无论选择哪一条路,大学生都要认真对待,让自己拥有不遗憾和充实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