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闻臭师如何炼成的:鉴定前戒辛辣 不能用香精洗头

23.04.2015  10:27

22日,刘红武在监测现场向记者讲述闻臭师是如何炼成的。 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摄

  “在这次150多人的调查队伍中,有闻臭师,他们鉴定出来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力。”这是前天,在调查鸳鸯臭气来源的沟通会上,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的一句话。

  闻臭师这个很少被大众知晓的职业,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谁是闻臭师?闻臭师又是干什么的?他们到底有多神秘?

   “今天过来布点,没闻到臭气。”车外,淅淅沥沥的雨从前一天夜里就一直在下,车内的刘红武习惯性地用鼻子吸了吸气。刘红武是重庆最早的一批闻臭师,那一批只有两个人,他和同事李新宇。

   昨日,这个重庆最早的闻臭师走在鸳鸯臭气扰民的第一线,进行空气环境仪器的布局。

   少:重庆第一批嗅辨员只有两个人

   外貌上看不出刘红武有何与众不同,除了他那一头灰白色的头发。

   “很神秘吗?我不觉得嗅辨员有多神秘。”站在尚岭花园的平台上,他测着即将布局监测设备的点位,抬头对记者说。他口中的嗅辨员就是俗称的闻臭师。

   按照规定,我国的嗅辨员必须经过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的标准嗅液检测,并需接受专业的培训。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可颁发嗅辨员证书,证书全国统一编号,上报国家环保部登记。

   “当时,环境监测中心要设这个岗位,喊了我和李新宇,第一批就我们两个人”,刘红武走上闻臭师这个岗位更多的是内部挑选。

   不过挑选有比较苛刻的条件——不抽烟,不喝酒,鼻子没有毛病,18至45岁。2002年,刘红武和李新宇一起奔赴天津进行了学习和培训。

   考:通过理论和现场考试方能拿证

   在天津刘红武接受了闻臭师的首次培训。

   在培训中除了要通过理论考试,更关键的还是现场考试环节。在一个通风良好、空气清新的房间内,考官发几张白纸条,需要考生给出正确判断。

   “一个房间一个房间过关”,比较有意思的是,考试中要求考生分辨花香、汗臭、甜锅巴味、成熟水果味、粪臭气味等五种味道。

   “仪器只能检测到单一气体,对于混合的气味就不行了,这个时候就是靠我们这些人用鼻子去判断。”刘红武说。学成归来时,刘红武和李新宇一开始基本上没用武之地,直到过了一段时间,其他4名闻臭师学成归来,才开展工作,“国家规定的,鉴定臭气浓度时,必须有6个人在实验室内嗅辨才有效。

   “我们是各管一段,采样归采样,嗅辨员只负责出结果。”刘红武淡淡地说。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