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专家的尼泊尔17天:余震撼不动救援决心

20.05.2015  21:34
      中新网重庆5月20日电 题:防疫专家的尼泊尔17天

  作者 韩璐 张远军 胡红升

  在尼泊尔震后苍凉的大地上,在各国各色救援队中,有一支精悍的队伍,时而出现在加德满都的废墟旁、军营里、社区中,时而出现在偏远的村镇里、灾民点、水源处,它就是第三军医大学赴尼泊尔防疫专家组。赴尼防疫的17天里,他们先后开展7000余人次现场健康教育,为尼军方开展120人次卫生防疫专业培训,发放印有中、英、尼三国文字的健康宣教材料5000余份。

  铁骨军人再出发

  说走就走的,不止是潇洒的旅客,还有铮铮的军人。

  5月2日晚,第三军医大学机关楼大厅,十名人员身着迷彩,肩背行囊,整齐列队。该校刘国祥副校长跨出队列,庄严接过队旗,领受总部命令:奔赴尼泊尔执行防疫抗灾任务。

  这不是一支普通的防疫分队,队员均是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流行病学、感染病学方面的专家教授,全部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等重大救援行动。

  3日凌晨6点,防疫专家组携带2.8吨装备物资,乘车从学校出发。根据尼泊尔震后疫情形势,防疫专家组决定抽调5人同成都军区某部部分官兵奔赴疫情重灾区乔塔拉镇,开辟防疫第二战场;留下的5人同剩余官兵在加德满都展开工作。

  小组作战是专家组展开防疫工作的基本形式,目的是尽快扩展防疫面积,给更多灾民送去防疫救护,有时三人、两人成组,有时独自一人带领和指导士兵小分队开展工作。

  “防疫不是简单的喷喷洒洒,它需要专业的监测、检验和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就拿消毒液的配制来说,比例大小直接关系到防疫效果。”在加德满都大本营,刘国祥说,“我们的专家发挥的是以一当十的作用。

  最危险的地方有我们

  到防疫一线去,到最危险的地方去,这是防疫专家组提出的共同要求。

  重灾区乔塔拉,这个位于加德满都以北80公里新都巴尔乔克县的首府,地处尼泊尔通往中国口岸的两条公路之间。

  在防疫专家组副组长、该校军事预防医学系环境卫生学教研室主任周紫垣教授和流行病学教研室副主任张耀副教授于5月5日抵达之前,还没有任何一支专业防疫队伍出现在这里。他们负责消杀的是附近约1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区域。

  在尼泊尔大皇宫,5月6日上午,专家组成员、该校军事预防医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王斌副教授和该校西南医院感染病科蒋业贵副主任医师,指导18名战士完成现场救援和消杀工作。

  在加德满都机场,5月6日下午,专家组成员、该校军事预防医学系流行病学教研室马翔宇博士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常徽副教授带领7名战士赶赴此地,对运载地震罹难人员尸体的3架直升机及相关运尸工具进行终末消毒,并对周边5万平方米的可能污染区进行消杀。

  在加德满都一所妇幼保健院,5月11日上午,专家组成员、该校军事预防医学系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赵吉清副教授组织对病区进行消毒。当扩展至新生儿童病房时,为避免对新生儿造成伤害,他及时劝阻下来。

  在乔塔拉一处尸体掩埋点,5月9日上午,张耀副教授带领士兵深入残垣断壁,对2具人员尸体、150余只死亡家禽和300余头死亡牲畜进行重点消杀,阻止了疫情的蔓延和扩散。

  街道社区、学校医院、尼军总司令部、防空兵军营、体育馆、垃圾场、化粪池、人畜死亡点……无论在加德满都,还是乔塔拉,专家组成员们不顾辛劳和危险,足迹遍布大大小小的角落。

  20余具罹难人员尸体,20余处大型灾民集中安置点,50余个垃圾场,130余处家畜死亡点,300余头死亡家畜,1万余只死亡家禽,灭蝇、杀虫、消毒、除臭,专家组消杀面积近80余万平米,有效控制了传染病扩散。

  对供水车、水井、山泉等15个集中供水点,专家组采集70余份水样,进行20个理化指标的检测,指导当地卫生和给水部门做好水质净化。

  他们还从驻地营区伙食单元、尼军军营食堂、灾民集中安置点食堂等12个集中供膳点采集120余份食品样品,进行大肠菌群、亚硝酸盐、农药残留等理化及微生物学检测,提出详细整改建议,避免了食物中毒。

  余震撼不动救援决心

  陌生的地域,炎热的气候,有限的人手,紧缺的物资,横亘在前的诸多困难并没有拦住专家们前进的步伐。

  语言不通,就用手势比划。“入户宣教的时候,为了告诉灾民不能喝生水,我就模仿水壶烧开水的咕噜声,慢慢使对方听懂。”专家组成员、该校军事预防医学系副主任郎海滨副教授说,他们针对个人卫生习惯、食品和水质安全、传染病预防等先后开展7000余人次现场健康教育,为尼军方开展120人次卫生防疫专业培训,发放印有中、英、尼三国文字的健康宣教材料5000余份。

  专家组的无私援助和辛苦工作,时刻感染着尼泊尔军地人员,经常在大街上遇到中国军医,就一边竖起大拇指,一边夸“very good!”。“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褒奖。”专家组组长、该校刘国祥副校长说。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