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洞里的神秘木匠:做木工可半年不出门

15.05.2017  22:35

大渝网消息,在往年间,乡间的路上常会遇到一些身怀技艺的民间工匠走门串户,向人们兜售自己的手艺。有修补坏锅的、做木工的、爆爆米花的、补鞋的、磨剪子的等等……而今,村落逐步发展成城镇,这些行当在短短几十年中迅速消失,如今在街头已经难寻其踪迹。再度重温这些将消失的民间技艺,不仅是对这些身怀绝技手艺人的敬重,和对古人智慧的赞美,也更是对往昔慢节奏生活的一种眷恋。本期麻辣探带您探访在防空洞里的木匠,50余年的木艺追求,用“刨子、凿子”讨生活,在“木花”中追逐艺术。

14岁爱上做木活 被父母称为“疯子

在袁家岗进修生公寓旁,有一所横梁上挂着“墨缘居”的青砖小屋,环顾四周,院里堆满了木块、木板,屋里时不时的传出“砰、砰、砰”的敲打声,打开锈迹斑驳的铁门,我们见到了这家的主人——袁兴国,是个拥有娴熟传统木艺的工匠,刨木头、雕琢木根,与木头打交道近50年,从小对木艺有种痴迷的热爱。

小时候,我二舅是搞艺术的,有次跟他出去看到鼓风箱,觉得很神奇,就这样对木匠技艺产生浓厚的兴趣。”袁兴国边用胶粘着柜门,边对记者说到。他14岁就开始专研木活,感觉自己对木头有种特别的亲切感,当时别人家烧火都用手扇风的时候,他家就开始用鼓风箱扇火做饭,并且鼓风箱就是他自己做的。那时候谁家结婚、办事,都常找他帮忙打柜子、板凳等,不收钱,请张饭票吃顿饭就行。

那个时候由于某些原因,私自做木活是不被允许的,周围人会带有异样的眼光看我,就是我父母也不理解,觉得我做木匠活就像神经病,像疯子。”袁兴国锊了下头上的木屑,“我比较喜欢现在的环境,安静不受打扰,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20岁时去当了兵,由于家里人不同意他干这个,在他当兵期间,很多他自己做的木制作品都被他父母卖了,退伍后,父母为让他“转变思想”,张罗婚事,让其结婚生子,再加上当时木工收入低,养不活家,于是就在防空洞开了一家餐馆,主营荤豆花、卤肉。

他们现在也觉得我是疯子,60多岁了还来做木匠,不光体力跟不上,还到处像捡破烂一样捡木头。”袁兴国笑着说。

熟能生巧两天出作品 不满意的作品就毁掉

做木匠也讲究一个熟能生巧,就像“庖丁解牛”一样,牛杀多了,自然就变得游刃有余,而跟木头打交道这么久,他对木头习性也是轻车熟路,那块木头能做什么,他只要看一眼就知道。

你别看我院里的木头又脏又烂,要是处理好了,外面卖几百的艺术小摆件,就靠它们就能做出来。”他拿来一根半米长的木料,指了指正在做的柜门,“这个就是那几根木料处理出来的,现在这个还没完全成形,要是做出来了,这个是相当漂亮。”袁兴国幼时跟过一个上海人学过画画,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平时做木工,也充满着一些艺术气息,周边朋友都很喜欢,很多人都找他制作一些小物件,做得多了,也就更娴熟,有时候做出一个自己满意的作品,最快2天就能完成,用捡来的木料做的桌子,也能供几代人使用。对于自己木工作品的价值,平时很少出去售卖,价格不定,但对于他来说,件件都是他的心血,平时达不到他要求的作品,他都会毁掉重来。曾经一个木根雕刻的小摆件,在几年前就卖4000多。

我春季喜欢出游,自己出去画点山水,其他时候就在防空洞作坊里面玩点木头。”袁兴国介绍到,他每年都会跟一群玩艺术的人出去采风,同他们交流,学习一点新的理念,“做木活,要想做得好,虽然传承的技艺很重要,但更多的是一种新思维,这些东西要找他们学习。”袁兴国拿来了他做慈善义卖的纪念册,指着他画的两幅作品。“这两幅画就是出去采风的作品,捐给他们的时候,每幅卖了1000元,都是小画。

怪才创意无需图纸 常年思考患头痛病

袁兴国因为懂些艺术,做出来的东西总有新意,周围朋友都叫他“怪才”。

我做木活时从来不画图纸,一切东西都装在我脑里面,那块木头该削多少,那块木头该怎么凸出,我都清楚。”袁兴国一只强调自己对木艺的天赋,对此他自己也相当自豪,因为从14岁开始,他没有认认真真拜过师,很多技巧都是他自己琢磨和学习的。袁兴国做木活的时候,几乎不使用铁钉,即便需要钉住,他也使用木钉,在布局上他也会琢磨减少使用钉子的数量,在他看来,常用钉子就是一种不负责的做法,现在有很多做家具的,起初度量不精确,做到半途感觉难以嵌合,于是就用刀斧砍掉,再用铁钉钉上,这样的东西用上三五年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时间稍微久点,就各种问题出现。

我做一件东西常常要思考很久,每个角需要怎么打造镶嵌,这些数据都要记到脑子里面,这些年思考多了,经常会有头疼。”袁兴国又给笔者演示了一下刨子,“呼、呼”两下,一个漂亮的木花打着卷的形成了,他手上那个刨子,是他心爱之物,据说已经有三代人的历史。

从出生到现在没搬过家 为做木工可以半年不出门

据袁兴国介绍,他从小到大都未搬过家,小时候跟父母住在一起,如今父母把这套房子留给他,“姐姐嫁人后就搬出去了,如今我一个人住一百多平的房子,自在的很。

经过几十年的洗礼,如今的房子已经略显陈旧,却更能透露出历史的气息,家里不断增加的艺术品,一个摆件,一个佛头挂饰,都与袁兴国的木雕作品相得益彰。

袁兴国说,最享受在家做木工的的感觉,“全身心的投入,如果把吃饭的粮食都备齐,我可以在家呆上半年不出门。每当完成一件作品,可以看上两天,享受的就是这个过程。

灰尘噪音高科技 传统技艺传承成难题

袁兴国跟木头打了近半个世纪的交道,平时也到处带着他的根雕作品到处参加展览,但对于传统木作技艺这块的传承,他有着自己的担忧。

现在年轻人很少有对木匠这块感兴趣的,即便有,很多也忍受不了工作时的灰尘噪音。”袁兴国说,在外面这么多年,找他咨询学习根须木雕的人有很多,但对于木匠技艺这块的学习,几乎没有,跟他这样喜欢传统木艺的木匠,很多都只能在偏远乡村才能看见。现在社会发展快,高科技对生活的影响越来多,很多做家具的人,都选择用机器做,制作周期短还可以量做,并且用钉子、螺、胶等东西处理更快捷,不再像以往那么麻烦,比如以往称之“精致而艺术”的榫卯技艺,学习起来很辛苦,并且没有三五年也出不了师,现在的人也不愿去吃那样的苦。

我也想把我有些手艺传下去,但他们都不感兴趣。”他说,现在他有一个梦想,用自己的手艺给儿孙留下点他们那个年代的东西。

结语

传统手工艺是一个时代人们智慧的结晶,它是生活的艺术,也是许多人儿时温馨的记忆,但如今却面临着传承的困境,出现严重的人才断层、后继无人等问题,也许“传统手艺”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成为“绝唱”,渐渐成为“历史的化石”。

原标题:防空洞里的神秘木匠:做木工可半年不出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