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理学院实施“四大工程”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内涵建设

30.06.2015  20:32

 

第一,创新卓越教师校、院二级培养工程

一是 积极联合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市内名优中小学(幼儿园)共同组建“卓越教师教育实验班”,实行学生自愿报名、资格审核及面试考评、过程淘汰及增补的遴选机制;同时,以此为引领,相关二级学院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整合行业、企业资源,深入开展教学模式、内容、方法的探索与改革,形成系列教师教育专业特色班,在师范专业学生中发挥了突出的示范带动效应; 二是 出台《实验班学生选拔、淘汰办法》《实验班“双导师”管理办法》《班主任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优化管理服务; 三是 召集教育专家、教学名师、职能部门负责人开展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座谈会,积极学习、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量身定制学校卓越班、特色班“人才培养方案”; 四是 围绕卓越班、特色班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游学实践、学术讲座、名师对话、读书沙龙、教育见习、影子研修、特长训练等教学活动,多维拓展学生知识结构,开阔学生思维视界。

第二,实施教师教学综合素质提升工程

投入1000余万元建成占地约3000平米的教师教学能力训练中心,面向全校14个教师教育类专业师生开放;训练中心开辟录播实训室、口语实训室、书写基础实训室、美术基础实训室、音乐基础实训室、教学沙龙室等专用教室22间,涵盖教师口语训练、书写基础训练、课堂教学综合能力训练、美术基础训练、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训练、声乐器乐基础训练、心理教育能力训练等七大板块;购置总价值800余万元的实验仪器设备,以及名师示范教学视频、全套中小学幼儿园教材等教学资料,为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充分保障。截至目前,训练中心接受各类训练项目约350项,接受师范专业学生参培参训约40000人次。

第三,推行师范生“晨读晚练”工程

制定《重庆文理学院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晨读晚练实施意见》并根据学生学程规律,制定晨读晚练计划表,引导、发动全校13个教师教育类专业、31个班级、约1500名学生参与“晨读晚练”;成立三笔字、普通话、课件制作教师指导团队,组建并培训师能“小先生”团队(学生),加强对参与“晨读晚练”学生的针对性指导。晨读晚练训练内容主要分为教学基本功训练和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两大板块,其中,“晨读”主要围绕普通话练习、经典诵读、英语口语及发音、即兴演讲、形体舞蹈早功、声乐钢琴等内容进行,“晚练”主要围绕钢笔字训练、毛笔字训练、粉笔字训练、简笔画训练、高考解题训练、中考解题训练、英语写作及教师口语训练等内容进行。

第四,启动教学技能强化工程

组织开展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首届教学技能竞赛。竞赛分三个训练阶段,三个类别,五个部分及两个比赛时段开展,历时11周,涉及10个二级学院、12个教师教育类专业的590余名学生,较大程度达到了“以赛促训、赛训结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