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回忆 那些年我们经历的高考

07.06.2017  15:59

曾经的我们,文能挥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现在,元素周期表第一行你能背出来吗?

但......高考的回忆我们还是有的。

70、80、90后的高考记忆,我们一起去回味。这里面,一定有曾经的你!

70后  1988-1997  黑色7月”的记忆

那时的高考是在七月,大家称之为“黑色七月”。教室里旧风扇吱吱呀呀,和着窗外的嘈杂的蝉鸣声,最后冲刺的一个月,考生们除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还得忍受炙热之苦。

那个时候的考生流行喝保健品,最火的当数“红桃K”。

农村孩子需要提前一天坐车到县城住宾馆,遇上晕车就恼火了。城里有车族不多,学生们大多是骑自行车、坐公交到考场,少有家长陪考的现象。

那个年代,教室里没有空调,甚至很多没有电扇,学生靠摇蒲扇和课本解凉。有的高考场地,用大澡盆子放冰块给考生降温。

由于录取率低,当时很“流行”复读。不少复读生有早晨5点起床,点着蜡烛读书的经历。

志愿填报是在高考之前,常常听到身边人落榜的原因:“哎,志愿填飙了。”那时没有一本二本,只有重点院校、一般院校、专科院校、本科自费生、专科自费生之分。

1994年,全国37所重点院校试行收学费,以前不仅不用交学费还要国家发生活费的大学生,到这一届开始自己掏钱,后来学费越来越高,不少农村学生考上大学要通过办“升学酒”才能凑够学费。

1995年之前,高考的科目是6门;而从1995年开始,高考科目变成了“3+2”,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文科加考历史和政治,理工科加考物理和化学。

80后

1998-2007

非典”的痛、“扩招”的压力

1

80后最恐惧的两个词,一定是“黄冈”和“海淀”……每年高三学子做过它们的试卷,连起来可绕地球32圈!!!

那时候,大部分同学都用上了文曲星,学习累了,会玩华容道、贪吃蛇解压……当然,以学习之名让父母买的复读机、随身听里,大多人听的是周杰伦、孙燕姿。

80后经历了高考由3天缩短为2天,高考从7月提前至6月,但高考结束后可以多玩一个月了。

2002年,中国首次冲进世界杯,那年赛事十分精彩,对爱看球的高三男生来说,没有什么事比这更让人遗憾和抓狂。

2003年,当高考遇见“非典”:备考期间,学校每天都要进行消毒,给学生量体温。有学生因为体温过高被安排在隔离考室考试。这个特殊的高考时期,痛并紧张着。

1999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改变了大批80后的命运。但没有想到的是,4年后,这一代人开始在1/100、1/1000的求职道路上,拼的“头破血流”。

据说,80后很多人拼命学习就是为了跟喜欢的人读一所大学。

恋爱不再是差生的“专利”,学校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霸情侣”,家长和学校也越来越包容,很多时候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90后

2008-现在

选择增多 高考并非独木桥

2008年,注定对四川考生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降临,四川地震重灾区孩子们的高考因此推迟了一个月。失去亲人的痛苦、余震不断的紧张、环境变化的适应……这批最早的90后四川考生,注定比同龄人承受更多。

2008年之后,四川高考不再考英语听力,只进行笔试,这个政策一直持续了8年。

90后的人生一定会遇到两个男子,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他们一个是薛金星,一个是王后雄。

为纪念高中时代的结束,也为了高考减压,越来越多的90后有扔书撕卷子的集体“宣泄”**惯,这样的新闻每年都要见诸报端。

不少妈妈为了孩子,辞职陪读、异地陪读、补课、陪考……承受高考压力更多的,不是学生,而是家长。

部分高考加分项目逐渐取消,2015年开始,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优秀学生等10项加分项目不再加分。

如今,许多同学通过自主招生,早早进入心仪院校;还有不少同学初中、高中就出国学**;选择出国的同学越来越多,一些高中的“尖子班”换个说法就是“出国班”。对于90后,高考早已不是独木桥。

结语

高三,是枯燥的,无味的,灰暗的,痛苦的,削瘦的……但无论对于70后、80后、90后……高三,却是记忆中最刻骨铭心的一年!

原标题:难忘的回忆 那些年我们经历的高考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