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看病不再难 重庆代表委员为医改“把脉问诊”

11.03.2016  11:28

  全民共享 新华社发

  周琦

  刘群

  任国胜

  屈谦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李幸 戴娟 罗静雯 颜若雯

  嘉宾: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肿瘤医院教授 周琦

  全国人大代表、垫江县桂溪镇石岭村村委会主任 刘群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任国胜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卫计委主任 屈谦

  看病不方便一直是老百姓的“心头难”,医疗改革是破题关键。今年全国两会上,医疗体制改革继续成为热议话题。代表、委员纷纷就分级诊疗、改善基层医疗条件等话题表达自己的见解。

  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软实力

  作为一名在医疗领域工作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周琦非常关注医疗改革的推进情况。她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真正体现了政府民生为本的治国理念,非常令人期待。她建议多措并举、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周琦说,我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由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服务院和村卫生室提供,但从实际情况看,基层医疗机构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以重庆为例,目前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数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42%,但使用率约为75%,全市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人次同比下降7%,仅占全市门诊量的20%左右。

  周琦认为,目前基层医疗机构改革配套措施欠缺,优质医疗资源的配置依然存在供需矛盾。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职责不明,其功能定位和服务不能完全适应医改需求,一些社区医院的发展和管理也处于无序状态,亟待加强监管。

  周琦建议,要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公益性,通过财政托底保障医务人员的基本收入,鼓励多劳多得,加强绩效考核,稳定基层医务人员队伍。通过上级医疗机构培养、定点委托培养等多种方式,培养符合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软实力”。

  如何采取措施逐步实现基层医疗资源均衡化?屈谦表示,今年重庆会继续加强“三甲”医院建设,实施一批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区县和基层医疗机构建设项目。加强全科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培养,今年将利用中央和市级专项资金1.5亿元,培养全科医生300名、住院医生1980名,为区县转岗培训一批紧缺的儿科、精神科和产科医生及助产士,促进卫生资源均衡发展。

  推进分级诊疗

  需要制度保障和“上下联动

  近几年,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加大资金投入,已经初步建立了惠及城乡居民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药物供应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医疗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但现状是群众习惯于大病小病都去大医院就诊,大医院门庭若市甚至一号难求,而小医院门可罗雀。”刘群直言,一方面是大医院人手不足,一方面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设备闲置,资源浪费严重。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刘群认为,关键在于分级诊疗制的推进,而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制度。政府应从顶层设计入手,从制度上解决好医院和医生的收入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二者开展分级诊疗的积极性。

  刘群建议,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制度,把大医院的医生从忙乱的“看小病”中解放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专长。另一方面,全面推动医师多点执业,自愿多点执业的医生可由医师协会缴纳“五险一金”,自愿单点执业的医生则由医院缴纳;同时提高医师通过诊疗服务获得的待遇。

  屈谦表示,为推进分级诊疗有序开展,今年我市将实施50个病种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制度,并逐步扩大病种范围,制定常见病在不同等级医院转诊指征、规范和流程。

  屈谦建议,实施居民医保基层医疗机构普通门诊费用统筹制度和差异化医保报销政策,引导居民到基层首诊。适当增加基层医疗机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药品配备,满足转诊患者用药需求。

  周琦建议,加快信息化建设升级,消除“信息孤岛”,促进县级以下医院的患者健康档案等信息互联互通。逐步实现首诊在基层医疗机构,重疾和特殊疾病可向大医院转诊的“上下联动”就医模式。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诊模式,是当前深化医改的重点和难点,将直接影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效。在任国胜看来,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任国胜通过调研发现,虽然有多个省市在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但从全国层面来看,仍存在缺乏规范的服务内容和标准、补偿政策难以落实、医保政策不配套等问题。

  “总的来看,医保基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没有实行补偿,部分试点省市仅靠政府财政的少量补贴维持签约服务工作,这种现状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陷入尴尬,难以推广和持续发展。”任国胜说。

  任国胜建议,要更加重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将其纳入分级诊疗制度体系,出台《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和标准、服务方式、服务流程、考核办法等,便于分析评价,改进提高。

  “同时还应从健全基层医疗机构药物供应保障机制、明确签约服务工作补偿政策、完善全科医生激励政策等方面着力,更好地引导鼓励全科医生到基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任国胜说。

  屈谦表示,今年我市新增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将主要用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面。同时,加强医院间信息互联互通,推进远程会诊、预约挂号、在线健康查询、疫苗接种等“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应用。此外,还将建立基层医务人员绩效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以调动乡村医生的积极性,稳定队伍。(本报北京电)

  本栏图片由记者巨建兵、熊明、郑宇摄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