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间,624名青少年,错写的青春在这里被“刷新”!
从2013年11月建立至今,8年间,这里矫正了624名青少年,改写了他们的人生。
在这里,有关坚守、拯救、守护青春的故事仍在不断发生......
日前,全国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活动领导小组发布通知,重庆合川区公安局社管支队成功获评2019—2020年度全国“青少年维权岗”。
青春被“错写”的孩子
“这里的故事很多,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采访前,重庆市合川区公安局社会管理教育培训警务支队(以下简称“社管支队”)的政委周崇德这么说。非要他挑出个印象深刻的,周崇德掏出手机,很快挑出一张合影。
照片里,将手搭在他肩膀上的少年眉清目秀,英气逼人,像极了电影《少年的你》中少年男主角的样子。如果没有提前说明,大多数人会觉得这一张父子合影,画面恬静而美好。
直到周崇德翻出这孩子的资料——几百次盗窃经历,厚厚的案卷摞在一起,甚至高过了桌子上民警的药瓶子。翻开资料册,同样的面容,却有着无法形容的戾气。
下暴、勒索、盗窃、打架斗殴……当这些警匪片中常出现在反面人物身上的情节,和稚嫩的面庞重叠在一起,少年的青春被大大地“错写”着。但对于民警们来说,如何让他们重回正轨,享受正常青少年该有的青春,是目标。
“出了大门,我们就是朋友!”
2019年11月,14岁的小刚被临近区县的公安民警送过来。和这里很多孩子的经历类似,小刚的父母离异,跟着奶奶生活,老人无法管教,他就开始和社会闲散人员走到一起。没钱了就下暴同学,后来被学校开除,出校门后无法无天,盗窃几百次,甚至成了附近有名的“小霸王”。
这样的经历,这样的场景,小刚与社管支队民警的初次相见注定不愉快。
“臭条子!”小刚嘴里恶狠狠地吐出一句话,便扭过头去。谁和他搭话,回应就是瞪一眼,冷冷地“哼”一声,像极了龇牙的“小怪兽”。
刚入校的几天,小刚频繁制造事端——爬墙出逃、辱骂同学、拒绝上课,甚至多次企图跳楼自残。这样的情况,让支队民警非常担心,多次针对如何实施教育纠正召开会议。
“不打开他的心扉,他就不会收起身上的刺。”周崇德思路清晰,先是从小刚的家庭环境、此前经历入手,了解他拒绝社会、抗拒教育,叛逆不羁的心理原因,就此安排民警们利用闲暇时间和他做心理交流。
摸到了孩子的心结,加上耐心的开解,渐渐地,小刚开始和民警正常交流。一个月后,他已经和几个民警成了朋友。看准时机,民警们开始在聊天中加入法律常识教育和道德思想教育,逐步将孩子的思想引上正轨。
小刚总说,周崇德不像警察,倒是很像隔壁的一个叔叔,周崇德干脆大方承认,“我和你隔壁家的叔叔一样,现在我是你的管教,出了大门,我就是你的朋友。”
转眼间,一年多过去,如今小刚经过系统教育,符合各项条件,已重返校园,两个人经常互通电话,真的成了朋友。
润物无声是神奇的力量
2013年11月,合川区公安局组建社会管理教育培训警务支队,办公地点设在重庆市合川区工读学校内,专门负责协助工读学校开展问题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培训工作。
8月10日早晨,6点铃声刚响过,这里的20多个12岁到16岁的男孩就迅速起床,熟练地叠好被子,有秩序地刷牙、漱口、洗脸,新的一天由此开始。
12岁的学生小全,因屡次盗窃摩托车,家中无人管教被送到这里。刚来时,根本无法适应这种近乎程序般的生活,此前他每天睡到自然醒,吃了上顿找下顿。
小全说,工读学校的生活的确枯燥、刻板,但随着日子的日积月累,烦躁的心亦日趋平静,民警叔叔每天都要和他们聊天,各种谈天说地,“他们懂得多,见过的事情也多,和他们聊天简直是‘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晚间的电视节目是孩子们一天中最欢喜的时刻,这也是监室里笑声、话语声最多的时候。“不是说教,他们爱陪我们闲聊,但闲聊也能学到东西!”小全说,每当这时候,民警叔叔、辅警们还要陪着他们一起看,边看,边就里边的情节当起了“影评人”,孩子们并没觉得这是说教,三观、道德的教化在这一部部电影电视剧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社管支队通过强化训练、军事训练、讲授法制课等进行帮教,近几年在校期间,学校里没有出现威胁师生、殴打他人、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行为。
多方关爱,错写的青春被“刷新”
2019年到2020年,社管支队通过每周三节课时的法制教育宣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知道要敬畏法律,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以此努力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
“心理辅导不一定要上课或说教,但必须真正让孩子有所触动,所以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社管支队支队长冯云表示,学生进校后,支队将每个学生分到民警头上,适时谈心谈话,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进校原因、对严重不良行为的认识、对进校的认识和出校打算等。并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分析人生,打消其对抗心理,燃起重塑人生的信心。
在生活上,支队民警辅警则实行“保姆式”帮教——与学生同吃同住,防止学生受到伤害。一方面教会学生生活自理,一方面以鼓励学生,帮助面对现实,树立自强意识,树立重新做人的信心。
对出校返回普校继续学习的学生,与学校一道向就读学校了解情况。对进入社会的学生,出校时邀请其当地政府扶贫办的领导和村委会的同志到校座谈,帮助解决出校的就业返贫问题。
“他们需要的是关爱,在这里有民警,但未来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关爱。”冯云表示,从设立至今,8年内已有624名学生通过矫正离开工读学校,大多数仍和管教民警们保持联系,甚至将民警当成自己的“知心哥哥”。
“他们也是国家的未来。翻过在工读学校的这一页后,希望社会给他们提供重回正道的环境,也希望家庭、学校重新接纳和帮教他们。”
(为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文中除民警外名字均为化名)
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