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扬巴渝,巾帼启新程

21.10.2021  18:27


  百川汇流,江峡相拥。


  作为全国最大、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正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巴渝姐妹奋斗“十四五”,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9月底《中国妇女》杂志记者来到重庆,听巴山蜀水间的小康故事,探寻家庭和谐的幸福密码,感受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新气象新成果。


   乡村振兴开新局,巾帼演绎新“”景


巴南区白象山定心茶园走茶旅融合之路,推动乡村振兴


  春来新茶吐绿,夏日艾叶飘香, 四季花果不断。这是美丽的生态乡村, 这是丰收的巴渝沃野。在这片人勤土沃的巴渝大地,重庆市妇联广泛开展高素质女农民培训,帮扶创建 2.5 万个巾帼产业基地,做实科技兴农服务,引领勤劳智慧的巴渝姐妹,扎实实施“助力乡村振兴巴渝巾帼行动”。


  茶香漫山,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


  白象山位于重庆市巴南区二圣镇明月山脉,险峰环抱,云雾缭绕。车开到山腰,便能看到一片壮美如画的高山茶园——重庆茶业集团定心茶园。茶田环山绕谷,承雾汲露,茶香沁人心脾。茶农忙着修枝剪叶,游人如织穿梭田间,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如果走累了,还能在池塘边品茶、到茶文化体验中心学习茶道,好不惬意。


  “如果你三到五月来,那时是春茶采摘季,漫山遍野都是游客。”重庆市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妇联副主席覃玲玲指着广袤茶田对记者说。“这些修枝的茶农,是来自周边村镇的农户。”覃玲玲介绍,以前村民外出打工,孩子在家留守。如今家门口的茶园就能就业,每月工资五六千元。目前茶园常年吸纳就业人员近 300 人,女性超三成。除了成为固定员工,村民还能灵活创收。公司成立了妇联组织,有采茶、制茶、茶艺、营销、电商五个妇女小组, 带动周边妇女创业致富。


  在村里介绍下,刘举英成为茶园一名茶叶制作、包装工人。她文化程度不高,刚上班时不适应工作。妇女制茶小组手把手“老带新”,将她培养成熟练的茶叶工。“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收入不低,还能照顾孩子老人, 这不就是小康嘛!”刘举英一脸喜悦。


  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茶园采用“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 模式,通过赠送茶苗、技术培训、利益共享、解决就业、订单收购等措施,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茶树 1.2 万亩,同时将企业利润 5% 作为红利分给茶农,累计分红 170 万元。


  茶旅融合,生态致富。重庆茶业集团总经理、集团妇联主席张璐是位“海归”新农人,为传统茶产业注入新理念、新血液,打造系列茶文化旅游项目,让茶园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地,累计接待游客 30 万人次,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最美茶园”之一。


  2020 年,定心茶园被重庆市妇联命名为巴渝巾帼产业示范基地。这里常态化开展妇女茶艺技能培训、留守妇女“双学双比”采茶比赛等技能提升活动,累计培训妇女 800 余名,帮助 20 余名女员工获得茶艺师资格证,为1000余人次妇女群众提供市场信息、产品代销等服务,还不断提供就业机会。这片茶乡沃野,描绘着美丽乡村和产业振兴的新蓝图。


  农妇“管家”行动,管出生态明星村


巴南区二圣镇集体村发展乡村旅游,生态美,村民富


  山路曲折,蜿蜒而上。一路看到崭新农家院落掩映在花红果绿之间, 一派田园美景。峰回路转,眼前豁然开朗,一潭湖水倒映绵延青山,格桑花漫山遍野。有座小洋楼临湖而建, 这是巴南区二圣镇集体村的巾帼农家乐“湖韵良居”。


  五十多岁的老板娘张诗玉正忙着接待来客,原本她和丈夫在武汉经营火锅店,月营业额数十万元。2020 年,由于疫情张诗玉困守在家。村妇联主席郑贤会登门拜访:“你有手艺,家里小洋楼也宽敞、位置好,不如办个农家乐,手艺和房子都不闲着,还能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这句话点醒了张诗玉:“村里发展农旅融合新业态,我忙着在外打工,竟忽略了家门口就是金山银山。”今年, 她在自家小楼办起农家乐,生意红火。在九月中旬,十月份的房间已订满, 收入远超火锅店。


  农家乐办得好,离不开妇联的指导。巴南区妇联开展地缘、业缘、趣缘“三缘”妇女小组建设,集体村建有花卉苗木、早熟梨、农家乐三个“业缘” 妇女小组,姐妹“抱团”致富。农家乐小组组长罗鸿是村里第一个农家乐的老板娘,她发挥传帮带作用,还组织成员到成都龙泉驿区等知名村镇观摩取经,如今该村已发展农家乐 28 家, 其中星级农家乐5 家,巾帼农家乐7 家。


  一位女主人,带领一家人奔小康。这也是巴南区“乡村振兴农妇管家” 行动的鲜活体现。该活动分为“管家美”“管家富”“管家风”三项,农妇管家撑起乡村振兴半边天。


  集体村有 6000 亩高山翠冠梨种植基地,年产 800 万斤左右,产值逾千万元,是村里的产业支柱。“农户管家富”活动中选出的致富带头人、妇联执委万正秀,不仅带头承包梨园连年增产,还发挥头雁效应,定期为妇女姐妹现场指导。区、镇、村三级妇联组织为巾帼创业就业提供服务、技能培训。


  集体村游人如织,村中的国家级AAA 级风景区——云林天乡功不可没。这个占地 4000 千亩的花卉种植基地遍植格桑花、玛格丽特、仙女手套、蔷薇、杜鹃、紫樱、海棠……四季花不断, 时时有美景,是致富带头人屈小容历经数年,将荒山打造成了花园。


  如今的集体村三月看花、四月采茶、七月摘果、秋游花海。2020 年该村接待游客 80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1.2 亿元。


  荒山变良田、田园变花园、农房变客房、产区变景区。集体村连续拿下全国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生态休闲旅游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下一步工作中,巴南区妇联要深入推进思想武装激活力、扮靓家园强定力、创富增收挖潜力、家风浸润提效力、暖心关爱增合力的‘五力’工作法,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姐妹奏响巴南乡村振兴巾帼最强音。”巴南区妇联主席何正慧信心满满。


  艾草绿荒山,撑起致富大产业


  蜀乡沃野庆丰收,千家万户感党恩。2021 年 9 月 23 日是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铜梁区丰收节启动仪式现场,锣鼓喧天,歌舞欢腾。农产品直播带货热火朝天。


  “我们铜梁的‘原乡小艾’,用的是零农药食品级艾草,连续两届获得重庆市旅游商品大赛‘重庆好礼’铜奖。” 重庆真艾艾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原乡小艾”品牌创始人陈胜英在直播中介绍。


  “一亩地能产三到四千公斤鲜艾草,晒干后得到一千公斤干艾草。不施肥的话,一年收割两到三次,艾草简直就是荒山上的致富草。今年艾草丰收,截至目前年产值已达 2000 多万元。”陈胜英满心欢喜。更惊喜的是,丰收节当日,四川省、重庆市妇联联合公布百位“川渝乡村女能人”,陈胜英榜上有名,获“农业致富女能手”称号。


  陈胜英原是铜梁区石庙村的普通村民,2014 年她看到新商机,带动村民开垦荒山荒坡,流转一万亩土地种艾草。最初村民不信“种草能赚钱”,她挨家挨户劝说,以自家的丰收经验树起致富标杆。还和铜梁区委联合打造了“原乡小艾”品牌,让种植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


  如今“原乡小艾”种植户已达2000 余户,越来越多的农户以土地入股、劳务服务等方式参与进来,不少留守妇女在陈胜英的工厂找到工作。冷静曾经是铜梁区少云镇向阳村的一名留守妇女,全家收入都靠丈夫外出打工。她在家门口的艾草加工厂就业, 收入最高时月入 6000 元。


  艾草产业已成为铜梁区的支柱产业之一。预计 2023 年,铜梁区规模化艾草种植将突破 20 万亩,带动更多农民生活再上新台阶。


  维权服务见实效,提升妇儿幸福感


花溪派出所民警秦争(左一)和同事们守平安,促和谐


  重庆既是山水之城美丽之地,也是近悦远来和谐之都。市妇联妇女儿童保护工作既注重高位谋划,又注重落地有声。困境儿童关爱项目被纳入市“十四五”重点项目;重庆市于 2006 年便出台《重庆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目前新的反家暴地方立法工作和《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工作已纳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情暖童心,爱心妈妈伴成长


  “以前别的孩子总说我是捡来的,被欺负了也只能偷偷哭。每到开学,同学都有新衣服新文具,只有我没有,特别自卑。”曾经是困境儿童的张贵芳说着说着就红了眼眶。如今她已有了工作和家庭,一路走来的辛酸和感动,全都化作对妇联和爱心妈妈邓安菊的感激。


  张贵芳的父亲下肢截肢,与其母在外地以乞讨为生,她3岁时就成了留守儿童,随姑姑、姑父生活。8岁时母亲出走,初中时父亲病故,一连串打击让张贵芳自卑敏感,自暴自弃。2016 年,永川区来苏镇来苏社区妇联主席邓安菊成了她的“爱心妈妈”,用母亲般的温暖,走进了女孩的心。邓安菊收入不高,但给张贵芳买文具、添衣服, 从不犹豫。遇到烦心事,张贵芳也会和邓妈妈说,她知道对方会耐心倾听并给出解决办法。有了这份母爱,张贵芳也有了变好的动力。


  像张贵芳一样,永川区百余名困境儿童被结对帮扶,在妇联关爱下成长。“区妇联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公益项目实施5年来,对全区170余名困境儿童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并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冬令营、夏令营等集中活动40余次,从活动中筛选心理问题较严重的 28 名困境儿童,对他们一对一辅导,效果显著。”永川区妇联主席张小红介绍。如今这些孩子有的考上大学,有的进入职校,有的在当地女企业家协会帮助下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中的不少人成了永川区妇联困境儿童关爱项目的志愿者,一有空就参加活动,照顾、陪伴弟弟妹妹们。


  永川区的困境儿童关爱工作,是重庆市妇联“情暖童心,相伴成长” 儿童关爱服务项目的一个缩影。2016 年以来,重庆市妇联面向“困境儿童” 群体(包括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建立“1+1+N”结对帮扶,发动万名妇联干部担任“爱心妈妈”,给孩子持续稳定的亲情关爱和心灵成长支持。依托专业机构,在全市开展心理团体辅导、心理测评,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孩子提供为期一年的免费个案心理辅导,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人生。


  今年,“情暖童心 相伴成长”儿童关爱项目被纳入重庆市“十四五”重点项目。不久前,重庆市妇联家庭与儿童工作部荣获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集体。


  云上保护令,跑出维权“加速度


  2021年初的一天,巴南区公安分局花溪派出所接到一起家暴警情,民警赶往现场,把当事人带回派出所。男方气焰嚣张,女方则很委屈。她说曾经想到法院寻求保护,但觉得麻烦, 不知道流程怎么走。


  民警秦争告诉这位妻子,如今巴南区公安分局将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领程序从法院前移到派出所。利用重庆法院系统“易诉平台”,以往要等72小时左右才能拿到的保护令,现在只要证据充分,最快 20 分钟就能线上出具。


  20分钟后,民警将盖有法院电子印章的人身安全保护令交到这位妻子手中, 并告知其丈夫,如果违反保护令,法院将依据《反家庭暴力法》对他进行司法拘留。这个丈夫的嚣张气焰顿时消失了。


  如此便利的申请机制,幕后功臣有警花秦争。秦争曾接到一起家暴警情,出警后女方并未向法院申请保护令,没想到几天后再次发生家暴。


  信息化时代,申请人身保护令是否也可以“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趟, 最好不用跑”?秦争通过向上级领导汇报和积极争取,一站式快速申领模式诞生了。民警固定证据指导当事人上传,巴南区法院线上审查,线上出具保护令并加盖电子印章。


  为监督保护令的实施,按照“谁办理谁负责”及属地原则,由当地妇联和派出所民警与申请人“三结对”: 结对回访、结对跟踪、结对帮扶。截至目前,巴南区发出的 379件保护令中,仅有两例被违反,已被处罚。


  2020年12月,重庆市妇联、市高院、市公安局联合印发《关于在全市建立一站式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工作机制的纪要》,将一站式快速申领保护令的巴南实践向全市推广。


  立德树人重家教,家长学校助万家


永川区妇联的家庭教育课堂反响热烈


  在重庆市妇联的推动下,家长学校已遍布村社,妇联组织 + 专业机构+志愿者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提供一对多、一对一等形式的培训。


  重庆市妇联历来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工作,最早出台家庭教育地方性立法《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颁布《重庆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如今在重庆,家长学校已覆盖各村社,“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已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


  父母成长计划,为育儿焦虑妈妈加油


  “我有三个娃,最小的上幼儿园, 最大的上初中。孩子年龄跨度大,我育儿压力也大,遇事就急,家庭氛围紧张,亲子关系也不好。”家长梁明芳对记者说。自从成为永川区妇联“母亲心理成长计划”的学员,通过《母亲能力建设》等课程的学习和专家辅导,她渐渐掌握了针对不同阶段孩子的教育方法,缓解了焦虑情绪。“孩子们说我变了,以前乱发脾气,如今从容温和,与孩子沟通讲方法,他们反而更听话。”梁明芳笑着说。


  “二孩妈”曾佑碧今年 55 岁,大儿子年过三十,小女儿才 13 岁。以前她的教育理念是“黄金棍下出好人”,孩子没少挨揍,可是小女儿越揍越叛逆,整天和她对着干。她看到家长群分享“母亲心理成长计划”链接就报了名,如何陪伴孩子度过青春期、家长情绪控制、与老师沟通的方法,以及孩子生涯规划等。曾佑碧意识到教育方式早已跟不上时代,开始认真学习。她拉着女儿说:“以前妈妈总打你,对不起。我保证以后绝不再打你,无论遇到任何事,我和爸爸永远做你的坚强后盾。”女儿听完哭了,丈夫也抱住她俩,一家人哭作一团。


  近年来,永川区妇联深入村社区、学校等地,开展家庭教育百场讲座等活动。很多家长反映,一堂课时间太短、不解渴,想系统学习相关知识。为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母亲心理成长计划”今年应运而生。


  区妇联请来家庭教育领域的专家, 有针对性、连续性、系统性地给家长授课,让父母们真正成为良好家风的推手、婚姻建设的高手、家庭教育的能手。“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在家庭,只有以家庭的和谐为根基,才会有社会的和谐稳定。”永川区妇联主席张小红说。


   制发指导令,“问题爸爸”强制上课


  2021 年 2 月,沙坪坝区妇联接到一位母亲的求助。


  这位母亲常年在国外,与留在国内的 7 岁儿子宇轩(化名)视频通话时, 发现他脸上有伤,经询问才知道是丈夫打的。丈夫带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 经常对其打骂、威胁,对其学习生活漠不关心,经常晚归,把孩子一人关在家。


  妇联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履行反家暴法规定的“强制报告”职责, 将情况通报给区检察院,两部门合作调查,发现孩子父亲最为严重的行为是对孩子的“精神暴力”,长期的辱骂、威胁让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于是,妇联协助宇轩家人向法院申请了人身安全保护令。


  此后妇联和检察院对孩子的心理状态进行专业评估,发出重庆首份《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并要求这位父亲在《监护教育保证书》上签字。通过接受一对一的家庭教育指导,其教育方式发生了转变。


  妇联干部和检察官还来到宇轩就读的学校,与校领导、班主任进行沟通, 校方表示会重点关注宇轩,如果发现异常,第一时间通知妇联和检察院。


  多部门联合,家校社共育。“在区妇联、教委、关工委的共同推动下, 沙坪坝区已形成由200余位优秀教师、100余名心理咨询师、1000余名社工等组成的家庭教育队伍,在区中小学100%建立家长学校,常态化举办家庭教育培训。”沙坪坝区妇联主席陶惠介绍。


  如今在重庆市妇联的推动下,重庆市的家长学校已遍布村社,父母课堂覆盖线上线下,妇联组织+专业机构+志愿者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提供一对多、一对一等形式的培训,让家长学校专业、全时在家长身边。


  娘家人办实事,赋能美好生活



南岸区妇联“江南姐妹”巾帼志愿者辅导老年人操作智能手机


  重庆多地妇联以办实事力度提升民生温度,着力帮助解决妇女群众养老、托幼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为美好生活助力, 为和谐社区赋能。


  妇女议事,社区治理作贡献


  在巴南区花溪街道红光社区,草木葱茏鲜花繁盛,环境幽静整洁。一棵需几人合抱的重庆市树黄桷树浓荫蔽日,一片环形广场以这棵树为中心铺展开,作为红光社区的妇女议事点。


  “红光社区是全市第一批集中征地的农转城地区,有8个合作社,4200多人。拆迁安置后,有人还延续农村的习惯,在小区养鸡养鸭,环境脏乱。” 如今,这里没有物业,全靠居民自治,环境优美,成了“重庆市和谐示范社区”“重庆市减灾示范社区”。原社区党委书记、现社区妇联副主席黄泽芳介绍,这其中妇女议事功不可没。


  社区有个“三步议事法”,第一步楼栋议事,参会人员是楼栋妇女小组长、楼栋居民;第二步小区议事,参会人员是社区妇联执委、民警、居民及所涉问题的相关单位等;第三步是社区议事,由社区妇联主席召集,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妇联执委、民警、居民小组长等共同参加。


  有了三步议事,矛盾迎刃而解。曾经有个楼栋,楼上装修,楼下多层住户长期漏水,纠纷不断。黄泽芳组织住户参加妇女议事,让大家说法评理,一个小时就达成了赔偿方案,纠纷得到了解决。


  通过妇女议事,小区昔日卫生死角成了便利居民的“儿童之家。”黄泽芳经常听居民反馈,孩子们没有玩耍的地方。于是她召集议事会,大家一致认为,小区内有个数百平米的闲置区域常年堆放垃圾,浪费空间又污染环境,不如改造成儿童之家。说干就干,免费为社区儿童提供游戏、娱乐、教育等综合服务的社区儿童之家落成,宛如童话世界。如今重庆市有 1.1 万个儿童之家,它们遍布村社区、企业单位,将成为重庆“十四五”重点项目——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新着力点。


  巾帼助老,“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


  “感谢妇联对老年人的关心,这堂课我学会了微信视频、网上挂号、充值话费、扫健康码,很有收获!”一位老人在南岸区妇联智能手机培训的反馈表中写道。为了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南岸区妇联开展了“学习智能手机 共享智慧生活”手机教学活动,惠及南岸区15个街镇的社区。


  记者翻看妇联“原创”的精美教材, 深感其服务的细致和温度。教材分手机基础设置、微信基本操作、生活服务、休闲娱乐、交通出行、健康生活六部分,超大字体印刷,图文并茂。培训采用 “订单式”授课,事先了解社区老人需求,再设置课程。采用“互动式”教学,南岸区的“江南姐妹”巾帼志愿者全程陪在老人身边,手把手带领他们操作。课后还有“练习手册”帮他们复习掌握。志愿者还将反诈知识植入课堂,帮老年人手机装上公安部门的反诈 APP,为他们触网加上一道防线。


  “学会微信打视频以后,想孙子和儿子了直接就视频。谢谢你们,耐心教我们这些老婆婆!”参加培训的吴婆婆拉着志愿者的手说。行程码不会扫,坐车不会刷卡,支付不会扫码的老人,通过培训和志愿者不厌其烦的示范,“现在上街去哪里都不怕了。


  “一端是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另一端却是持续增长的老龄化人口,横亘其中的‘数字鸿沟’不断拉大。”南岸区妇联副主席周育萍说,对此,区妇联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宗旨,创新实施新时代巾帼志愿阳光行动,在南岸区各街镇开设老年人智能手机工作坊,在“快时代”背景下关照“慢速度”,让老年人真正共享信息化发展的幸福感。


  立足新起点扬帆再启航,巴渝姐妹勇立潮头敢为先,激扬巾帼斗志, 贡献巾帼力量,携手谱写重庆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新华章。


(责编:杨强  编辑:严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