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上,川渝两地学者互抛“橄榄枝”

11.12.2020  07:06

12月10日,在首届川科技学术大会上,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奖作者代表领奖。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重庆日报消息,12月10日,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在成都举行。作为川渝两地的综合性、跨学科、开放性科技学术盛会,此次大会促进川渝两地学术繁荣和科技创新,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记者在现场采访发现,不少川渝高校的科技工作者已有合作成果,未来还会有更多合作。

已经结出川渝合作之“

我是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七个月前,我还是一名在读博士生。通过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这一平台,我能与川渝两地的科技工作者展开交流,非常荣幸。”来自四川大学玉米研究所的郭超博士说。

我的专业是作物遗传育种,此次我的论文获评优秀论文,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郭超介绍,该篇论文涵盖了遗传学、植物发育学、基因组学等多个生命科学交叉学科。他认为,唯有合作,才能实现进步,才能在学科交叉点上有所创新。

实际上,作为论文共同作者之一的贺俊博士,擅长基因组学,他俩经常面对面地学习、讨论,才最终形成了观点融合。如今,贺俊在西南大学继续从事科学研究,他们的研究也成了川渝合作之“”。

希望四川的院士专家多到重庆来

四川的大院大所多,高端人才相应也多,包括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端人才,重庆这方面还是有不足。”重庆医科大学教授陈娟在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上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

在前不久举行的2020重庆英才大会上,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协会成立。该协会由13名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发起,已吸引166名会员加入,陈娟也是常务理事之一。她表示,协会将致力于打造人才交流、联谊、服务平台,支持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推动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与发展,也将为重庆培养院士、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进行人才储备。

我们也特别希望借助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协会这一平台,与四川的很多学会、协会加强合作,让更多院士专家到重庆来,到重庆的大学里,对一些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项目给予实质性指导,给予更多高屋建瓴的建议,这对于青年人才的学术研究和自身成长将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陈娟说。

发挥各自优势加快原始创新步伐

我的获奖论文是关于高性能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这是一种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教授臧志刚在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上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此次获得优秀论文特等奖,是评审专家对他们原创性成果的充分肯定,将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去开展从0到1的原始创新,潜心研究,解决一些“卡脖子”技术难题。

在他看来,借助川渝两地搭建的高规格学术交流平台,将更加有利于两地高校发挥各自优势,加快创新研究的步伐。“比方说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科学技术方面实力强劲,全国领先,我们完全可以在学术资源上进行共享,共同围绕国家重大项目攻关,以及重大科研平台、大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展开更大的合作。”他表示。

与此同时,很多四川的学者也向重庆抛来“橄榄枝”。

我是做新型有机钾离子电池研究的,希望开始做成果的商业化。”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樊聪说,随着川渝两地学术交流合作日益增多,他希望与重庆的化学、材料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联合攻关,甚至在未来,与重庆的汽车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让这项成果能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重庆日报记者 张亦筑

原标题:携手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上,川渝两地学者互抛“橄榄枝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