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要创造条件开舞蹈戏剧课

29.09.2015  09:08

重庆晨报记者 林祺 报道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其中规定: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逐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

让学生具备一项艺术特长

根据该意见,2015年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到201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

据重庆晨报记者了解,从2008年秋季开始,重庆在全市中小学逐步推进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和科技活动,让每个中小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具备一项艺术特长和一项科技活动技能。各区县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了不同的具体实施方案。沙坪坝区当时的实施方案中,艺术部分包括艺术表演类和美术类。仅以艺术表演类为例,涵盖了声乐、舞蹈、器乐、戏曲和曲艺,具体又包含了独唱、芭蕾、京剧、川剧、音乐剧和童话剧等几十个项目。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艺术项目。

破解艺术教育评价的缺位

重庆市教科院副院长李常明表示,重庆的这个项目,与国家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是契合的。在具体的实施中,学校更多的还是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展美育课程。

重庆一中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学校的校本课程中,已经涉及到有关舞蹈、戏剧等模块的教学,比如学校的选修课还有华尔兹这个课程。语文课文既有现代戏剧,也有古代戏剧。

渝中区一名小学校长说,目前学校美育的目的和内容不明确,一般偏重于初步的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人文导向的目标感不强烈,造就新型文化品格的目的尚未真正确立,同时美育的形式也偏于陈旧、落后和单调,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不够,严重影响到美育实施的水平和效果。该校长表示,艺术教育评价的缺位一直是制约美育发展的难题,破解这一难题才能确立美育应有的地位。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