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录取注意10种骗局 警方:记住这6招可防骗

12.06.2016  21:26

      商报记者 黄平
      2016年高考结束,考生分数公布后高校录取工作也将全面展开。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学生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经常将实施诈骗的目标锁定在高考成绩不理想或填报志愿不理想的考生上。昨日,渝北警方发布近年来典型的10种招生诈骗手段,提前向考生和家长示警,同时传授破解方法。
      1、冒充高校招办人员诱骗。 不法分子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冒高校招生人员,携带高校招生宣传资料,诱骗学生及家长填报志愿,并暗示家长应慷慨出手,但往往收钱后再无音信。
      2、混淆文凭教育形式蒙骗。 故意混淆自考、成人高招、远程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大学,但学生入学后才知读的可能是相关学校的网络教育或自考辅导班。
      3、伪造内部指标行骗。 不法分子自称是高校或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朋友,称有办法让“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让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或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等,并以此实施诈骗。
      4、伪造军校招生公文、公章等。 不法分子假冒军校领导、军队高级干部、军队高级机关工作人员等,以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军校扩招为幌子,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生招生办公室的名义,向考生寄发所谓国防生预录通知书。
      5、利用网络诈骗。 不法分子在互联网上设立虚假招生网站,声称可以代办入学,让考生取得正规学籍、文凭。教育部曾公布了中国招生录取网、中国高考招生网、中国高校招生在线、军校招生网、中国军校招生在线、中国高校录取在线、中国名校信息网、中国军校信息网这8个招生诈骗网站,今年不法分子极有可能改头换面继续实施诈骗。
      6、以自主招生的名义诈骗。 不法分子谎称认识高校及招生办招生人员,能搞到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特殊形式的招生指标,可让考生加分或降分录取。
      7、发放奖学金诈骗。 不法分子自称为教育局工作人员,可以对高考困难学生或成绩优异考生提前发放助学金,然后指挥受害人通过ATM机转账。
      8、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学杂费。 不法分子向考生寄送假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或家长将学杂费打入银行账号。
      9、打着本科补录旗号行骗。 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及其家长不熟悉招生程序的弱点,以本科补录的名义行骗。
      10、通过查询录取信息行骗。 高校招生期间,不法分子针对家长和考生急于了解信息的心理,以查询录取信息的名义,借机向家长索取钱财。
      记住这6招可防骗
      1、不要轻信各种“关系”。考生报名时,切记慎重行事,认真核对录取信息;收到录取信息确认表或录取通知书后,应登录市教育考试部门网站或拨打教育考试部门电话核查,也可到区县招办查询录取信息。
      2、看是否存在高额收费现象。国家规定,严禁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一旦遇到违反国家规定的收费或另行收取的中介费、活动费等,考生都要认真考虑,谨防上当受骗。
      3、任何违背国家招生政策的承诺都是不可能兑现的。学校等部门要向考生及家长发出警告,提醒他们远离非法招生中介,谨防上当受骗。
      4、要向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学校的办学资质、招生资格等,如有条件还要实地参观、查看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周边环境,从多种途径了解该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成果。
      5、军校招生无内部指标,也不可能计划外扩招,更不会向考生及家长收取数万、数十万元的高额费用;国防生招生,由军队签约的地方高校负责,不可能存在内部招生指标,也没有提前预录一说。
      6、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所有招生计划都是由国家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的,未经国家批准或未向社会公布的,不能安排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