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祖庙“花市一枝花”的老街记忆:一抬眼就与老重庆在此相逢
杨三妹是鲁祖庙的红人。红到什么地步呢?上个月有个微信公众号写了篇鲁祖庙的怀旧稿子,几百条天南海北的跟贴留言中,许多人不约而同提到她——“花市一枝花”。
鲁祖庙从街口的花铺、小吃摊,到巷尾方寸之径的菜担买卖,全是大排档架式。人们除了每天努力挣一把油腻腻的钞票之外,免不了喜欢议论街上的家长里短、典故传说。这些蛰伏在繁华闹市皱褶里的小街,家长里短、旧闻新说就是它们的历史,居民们的口口相传就是它们的博物馆。
杨三妹的故事,就是流广最广的之一。在鲁祖庙进行棚户区改造的今天,持续了几十年的平静生活,眼见就要被打破。新的街区,就在今明两年升级建成。今天,我们跟随这些流传于街头巷尾的故事,打开这个主城遗址级别的民俗生活画卷。
△鲁祖庙花市老街
“花市一枝花”
从民生路拐进鲁祖庙路口,便到了重庆最早的花卉市场——鲁祖庙花市。不足一公里的小街,花香四溢,街边几十家花摊,老板自顾自打理着各色花卉。一盆盆可爱的多肉植物等待着被有缘人选走。不少新的花卉品种、造型,也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这里。
被称为“花市一枝花”的杨三妹,从小就生活在这里。
△“花市一枝花”杨三妹
在鲁祖庙做了多年鲜花生意的时代花艺店杨老板,提起三妹笑得合不拢嘴。“那个娃儿乖得很,把筲箕装在衣服底下,说自己怀孕了。一眨眼就背个小熊玩具,从街头走到街尾,说娃儿已经生了……”
对于鲁祖庙老街坊来说,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她的“打滚生涯”。
从陶记面庄到鲁祖庙花市口,斜下坡一条几十米的泥泞坑洼路,两边就是重庆人最熟悉的几十家花摊。只要有人说:“三妹,滚一个!”她立马不管不顾地从坡上囫囵滚到马路边。爬起来得意地笑,脸上身上全是“花猫”。
这个表演曾是花市最受欢迎的娱乐节目。在这个低矮商铺与老旧民居屹立的街区里,不到一公里的繁忙花市,街头能喊出巷尾人家的名字。卖花的与挑面的唠嗑,下力的与舀豆花的调笑,奔跑的娃儿就是花市最活跃的“串串”。
不过,那些趣事都发生在杨三妹的童年了。今年16岁的杨三妹,看上去与传说中的完全不一样:长发飘飘,眉眼秀气,淡蓝外衣休闲鞋,斯文乖巧。
她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女孩。母亲徐秀娜提起她来滔滔不绝,“小学一直是大队长,现在是班上学习委员。这娃儿从小就有表演天赋,学校无论啥子活动都是她主持,把老师哄得巴巴适适的。来,三妹,表演一个‘哭’!”
三妹一下子笑了。
△杨三妹是鲁祖庙流传最广的故事
百年鲁祖庙
杨三妹小时候哭得最凶的一次,是在家对面的废品站捉迷藏。小伙伴整她,全跑光了,她一个人在废品堆里躲了一下午,出来时臭得象垃圾堆捡来的。
如今,这个废品站变成了文化味十足的环球集市。里面摆放着各种老酒老物件,可以烫古法火锅,尝巴国鼎罐,泡民国茶馆,看鲁祖社戏。
△杨三妹小时候家对面的废品站,如今已经变成了洋气的“环球一号”
但她仍然忘不了那个废品站。里面的“宝贝”很多,包括可以换钱的塑料瓶。她瞞着妈妈在这里捡瓶子卖钱买零食——民生路小学旁路边摊的藕片豆皮,街口老太太的红糖冰粉,想起来都流口水。这些都是属于老街人最有味道的回忆。
再往前七八十年。这里的第一幢建筑便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世界书局”,是当时重庆最大的图书公司和文化活动场所之一。
说起老街的由来,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都能说个七七八八。
△2016年的鲁祖庙一带
据说解放前,这里有一座既不敬道,也不供佛的庙子——鲁祖庙。
1911年,重庆第一次开埠扩城。工匠艺人众多,政府一时也管理不过来。木业公会便出资在民生路旁建鲁班神庙,两旁各建一幢二层楼厢房,形成一个天井坝子,在坝子前面同时建了一个戏台,这个位置就是现在环球集市所在。
这座庙子只供奉着鲁班先师和几个弟子。任由百姓供奉祭祀,降灾祈福,自行打理。没想到,庙门一开,竟真的让这里顺风顺水,香火鼎盛起来。戏台天天有唱,夜夜有戏,是当时主城老百姓最为喜欢的消遣娱乐场所。
据老人们讲,抗战时期日军飞机轰炸重庆,近在咫尺的解放碑,较场口一带被经常炸得面目全非,而鲁祖庙附近的商铺住家却安然无恙。老百姓啧啧称奇:莫非鲁班先师真的有灵?
这座庙香火一烧就烧了几十年,从未间断。
△鲁祖庙街景图
新中国建立,百业待兴,学校资源稀缺,渝中区几乎所有寺庙都成为各中小学校所在,鲁祖庙也不例外,成为“鲁祖庙小学校”。
再后来,鲁祖庙小学校变迁更改几次,改成民生路小学。
这座小学,正是杨三妹小学读书的地方。杨三妹听以前曾在这里读过书的老辈子说,当时虽然把庙子改成了学校,其实也只是把旁边的耳房和厢房拿来做了教室和办公室,中间正殿大堂还一直供奉着鲁班先师和弟子们,香火也一直持续不断地烧着,只是再也没有以前旺。
因此,对于母校,对于这座只闻其声的庙子,她一直怀有一种莫名的敬畏。
老街的改变
杨三妹的爸爸人称“杨百万”。不是炒股那个杨百万,而是在花市卖抄手的杨百万。鲁祖庙的老房是“杨百万”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买的,三楼一底。几年前杨家迁去了临江门,将楼下门面租给了陶记面馆,楼上则由她妈妈开起了花市茶馆。
△陶记面庄,图片来自网络
这里的房子多是上个世纪20-70年代修的,望上去满目苍桑。
前年,杨三妹读过的民生路小学合并到了枇杷山后街的五十中。但是,隔三岔五回到花市茶馆,杨三妹能感觉到老街的模样正在偷偷地改变。
从花市拐出去到民生路,沿途好多门面都用红色颜料画上了“征”字;今年,民生路临街的铺子又紧接着关了近乎一半;如今,老街人最爱吃的华源食店、开了十几年的罐罐鸡都搬走了;民生路口挂上了醒目的施工通告牌。
这条街不少是外来做生意的,对这样的改变难免有些不安。
鲁祖庙道路两旁,难以计数的巷弄小道在其间错综交缠。苏师傅的理发店就在其中。
阴暗的小屋门前,两三个平方的空间就是理发场所了。生锈的铁窗旁挂块镜子,窗台上摆着理发工具箱,墙壁上挂几块半旧毛巾。逼仄的小道上电线交错,把这里遮得没有一丝缕的光,大白天还要靠白炽灯照亮。
苏师傅在这里给街坊剪了十几年的头了,只理男的,剃平头刮胡子。理发费从两元、三元、五元涨到现在的十元、十五元。
家人不住这里,但他是家里的主劳力,每月能挣五六千。“不知道以后租金会不会涨?”看着一天天改变的周边环境,他担心地问杨三妹妈妈。
△苏师傅的理发店给街坊们剪了十几年的头
但杨三妹妈妈却很乐观。“茶馆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了,花市逛累了要歇歇脚。听说以后这里会打造旅游集市,游客一多,还愁生意?”
乡愁与新生
从号称“重庆小面五强”的花市碗杂面往鲁祖庙巷口里走几步,路过莽子火锅,便是号称”重庆小面10强“的陶记面庄。据说这家开了十几年的店,才是当地街坊的最爱。老街人最爱的这里的豌杂面,干熘多青,配一碗叫不出名字的玫瑰甜品汤,别有一番滋味。
这不足一公里的集市残存着属于重庆母城的个性肌理,周日还保存着赶集的习惯。杨三妹喜欢和朋友逛完花市,从路头菜摊踱到石灰市菜市,整碗山城羊肉粉,这一趟才算完满。
△鲁祖庙里藏着老重庆不变的滋味
也许是在老街长大的缘故,虽然和同龄人一样爱玩抖音、自拍、晒美食,但杨三妹还是很喜欢侃老街的人与事。因为,无论逛花市,还是吃美食,在这条老街上,一抬眼就能与老重庆在此相逢。
将来的模样,现在也有了轮廓。记者从解放碑CBD管委会得知,鲁祖庙将以匠人文化、市井文化为主题,打造集手工制品、餐饮、花市等为一体的综合业态街区。预计今年9月,这里将完成协调区景观改造,明年春节前,核心区商业示范点完成;明年6月全面建成。
升级改造正在进行中。前年,民生路小学已然搬迁,只剩下校门口“鲁祖庙14号”的门牌号。杨三妹看到了那一地丢弃在后门、早已无人再使用的课桌书柜。对她来说,这是一条连空气都充满母城记忆与人情味的地方。她告诉记者,前几天,还梦到自己回到老街,回到学校,回到花市里那些放肆的童年时光。
这些年,她跟着亲友旅游过很多地方——香港、泰国等,小小年纪也算见识过花花世界。但是,无论哪里的花团锦簇,“还是比不上鲁祖庙的花好看,有人情味。”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王蓉 毕克勤 文/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