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济人(1977年高考):恢复高考就像一缕照亮人生的曙光

06.06.2017  18:10

 

黄济人接受采访。

人物

黄济人,70岁,毕业于四川内江师专中文系。重庆市作协荣誉主席、国家一级作家。代表作有《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重庆谈判》、《黄济人文集》1-5卷等。

1977年,黄济人在四川省威远县农村当知青,做过中小学的代课老师,后来调到县文化馆、教师进修校当代课老师。“对我们来说,恢复高考就像是人生迎来了一缕曙光。

8年知青生活,黄济人唯一没有荒废的就是文科,“生活每天都在给我们上课。”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时,黄济人身边的好多人都想尽一切办法、途径去找可以复习的参考书。“只有一份的资料,就用蜡纸、钢板刻下来,‘复印’出来。我就曾得到过一本油印的提纲。

有一件事,给黄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难忘。“考前有一个动员报告会,是在威远县中学的坝子上开的,县委书记作动员时,把‘胜不骄败不馁’读成了败不妥(tuo)。

黄济人说,高考对自己及那一代人的影响和意义,现在的学生肯定无法理解。“当年大学毕业都包分配,当时可以解决饭碗,跳出农门。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然觉得高考是我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黄济人说:“第一,感谢高考给了我一个重新读书的机会,燃起了对生活的新希望;第二,感谢高考让我考上一个不那么好的学校,我这才想到通过写作来改变命运。

在一个不那么好的学校读书,让黄济人有了一点不那么安分守己。“那时,总想着在读书之外干点其他事情,当时各种文学期刊、报纸副刊都开始恢复了,有很多中文系学生,都和我一样开始拿起笔创作,这才有了后来专职写作的我。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裘晋奕 摄影 高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