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强化四项举措提高育人质量

19.06.2015  17:04

 

一是标准引领,健全义务教育质量体系。 制定《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编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黔江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质量标准》和《学生发展标准》,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探索出一条惠及百姓、惠及学校、惠及师生的均衡发展之路。目前,黔江区已建立起涵盖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设备配置、师资配备、管理与质量、师生发展与成长等内容的标准体系。同时启动义务教育学校质量达标行动计划,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100%达标,20%创优。推进改革创新,中考采用网上阅卷,中考英语实行智能测试,初三体考引入跳绳和立定跳远电子系统。

二是学区办学,推动城乡均衡发展。 按照“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共发展”的基本思路,依照小学初中分设,地域相邻,发展相近组建学区,将全区37所小学及所属村完小建成5个学区,23所初中建成3个学区。在2008年实施的“集团办学”模式基础上,组建与学区统一的引领帮扶型学校集团,城区8所中小学分别定向捆绑帮扶8个学区,形成8大集团。同时制定《重庆市黔江区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方案》,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科学整合、有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辐射、示范作用,不断缩小教育的城乡和校际差距。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初中和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为100%、98.87%、98%;小学、初中毕业率均达100%。农村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优良比率比实施“学区办学”模式前提高12.3%。

三是减负提质,打造高效乐学课堂。 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心实施义务教育“卓越课堂”行动计划,全区教师教育观念全面更新、教学模式全面转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定期组织全区性的“卓越课堂”和“班班通”应用大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2014年3名教师获得市级赛课一等奖。深入开展阳光体育,积极打造特色课堂。以“2+2”项目、“1+5”(实践大课堂+科技、阅读、演讲、书法、英语)行动计划为载体,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定期组织开展科技制作、中小学生运动会等大型活动;结合地域特点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打造实践大课堂。2014年,组队参加第十届世界跳绳锦标赛获4金2银,科学体验活动竞赛获市级一等奖5个。

四是文化育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充分挖掘学校潜力,丰富学校文化底蕴,提升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将地方民族文化传承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石会中学的书香文化、石会小学的军旅文化、人民小学的“墨香书院”等各具韵味。扎实开展民族文化传承进课堂,打连厢、苗鼓、“向氏”武术、帅氏莽号等土家族、苗族文化逐渐进入课堂和学生的心灵。人民小学的舞蹈《摆手妞妞》和实验小学的舞蹈《小摆手》获“欢动北京”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周活动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