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让特困户住上新“洋房”

14.10.2016  20:11

 

      人民网重庆10月12日电(胡虹)黔江地处武陵山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是当地的重中之重。那些从高寒山区、深山峡谷搬迁出的群众,他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12日,“长征路上奔小康”重庆全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黔江区冯家街道,感受中坝生态扶贫搬迁点居民们的幸福生活。

      在中坝生态扶贫搬迁点,一排排具有土家族特色的小洋楼鳞次栉比,每家户内墙壁都已粉饰一新,水、电、气全部安装到位,厨房、卫生间的瓷砖整洁明亮,外墙和风貌则由当地政府出资统一建设。

      “政策兜底”特困户住上新洋房

      “几年前,我从来没想过可以住‘精装房’,”深度贫困户搬迁对口帮扶制度让粟军圆了新房梦。没有搬迁前,粟军是高山贫困户,住在老旧的土房,为补贴家用自己一直在外打工,老婆也在镇上打工,工资1000块不到。

      黔江区从2013年开始启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程,按照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建筑风格的模式,在山下修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并配套建设水、电、路、超市、健身场所、便民金融服务点等基础设施。

      “6万块的土地复垦费,贫困户买房减3万,土地平整补贴1.5万,买这个房子我只花了6.7万。”粟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告诉记者,164平米的新房,看着好,也相住,但自己手上实在没这么多钱。让他意外的是,政府帮扶政策实打实的好,才让他也过上拎包入住的幸福生活。

      中坝生态扶贫搬迁点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黔江区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建设中,结合群众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统规代建方法。通过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采购建材、统一施工监管、统一竣工验收、统一后续管理的“五统一”做法,不仅保证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同时最大限度降低了建设成本,并且帮助部分群众解决了家庭缺乏劳动力建房等问题。

      “输血”转“造血” 好生活自己做主

      搬出大山、集中居住只是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迈出的第一步,如何让迁出的困难群众获得稳定的收入,实现致富增收,从而彻底扔掉贫困这顶帽子,才是扶贫搬迁的最终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后续的产业支撑必不可少。

      目前,黔江区正积极引导已经迁出高山的这部分农户“再就业”。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效益农业等特色产业,正由“输血型”向“造血型”逐步转变。

      冯家街道党工委专职副书记胡勇介绍,中坝生态扶贫搬迁点依托阿蓬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带,着力培育中坝家园民宿接待中心,把搬迁点内每家每户的空置房间统一管理。楼下居民自己居住,楼市就用来作为民宿提供游客居住,让安置的贫困户能自己创收。

      一有大型的活动在阿蓬江举行,粟军的“洋房”就能满客,一个月算下来收入3、4千不等。“不求大富大贵,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就是最好的。

      截至目前,黔江区已启动建设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88个,其中建成70个,在建18个,已安置农户1.3万户,4.6万人。同时,将扶贫搬迁安置点作为乡村旅游景点打造,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确保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