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水利常“浇灌” 脱贫结硕果

25.08.2016  20:18

  共林村2组赵应开用上自来水

  黄溪镇共林村3组槽堤湾塘

  施工建设前后对比图

  黄溪镇茶山村2组茶元塘施工建设后

  30余名水利系统干部、10个现场监督指导组、6个月苦战、35个顺利完工的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

  今年以来,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打好脱贫攻坚硬仗,黔江区水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市水利局的部署,以水利先行先导,优先统筹解决贫困村贫困群众的饮水安全、灌溉、防洪等涉水问题,为促进全市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饮水安全

  为脱贫攻坚找到“源泉

  “以前我们这里的水没压力,儿子给家里安装了一台热水器都用不起,现在行了,并且冲厕所比原来好得多,干干净净的。”黔江区黄溪镇共林村4组,村民刘老汉拧开水龙头,一边洗菜一边说道。自从村里完善了有落差、有压力的蓄水池修建后,他与家人都告别了从前用水不得力的窘迫日子。

  如今的共林村,村民只要一拧开水龙头,白花花的水就迅速涌出来,不再“细水慢流”,并且干净又卫生。

  “2015年,脱贫的30个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共建成供水工程1111处,安装管道1660公里,完成投资3850万元,解决和巩固提升解决6.1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黔江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两年来,水利助推脱贫攻坚的各项工程都实现了质量好、进度快、群众满意的效果。

  该负责人介绍,2016年脱贫的35个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已累计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41处、分散式供水工程1126处,完成管道安装1206公里,完成投资2900万元,解决了4.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有13个村已实现全覆盖解决,22个村土建工程基本完工,正在安装管道。蓄水工程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在水池地质轻微变动下,能大幅保证水池的整体性、结构性和安全性,为长效解决群众饮水提供了安全保障。

  “所有引供水管道采用区财政局集中采购的聚乙烯PE管材;日供水能力500吨及以上的水厂全部配备常规9项水质检测设备,容积在50立方米及以上的蓄水池专门配备加药消毒设施,在大范围内确保了群众饮水安全。”该负责人称,在推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水务系统干部职工沉到基层、住在村社、直面群众,2015年黔江区饮水安全工作民意调查成绩在同组上升2名。

  农田水利

  为兴农富农凿出渠道

  “现在人行便道都修到了田坎地角,在家种粮也有‘搞头’了。”黎水镇黎水村的田间地头,水田集中成片,一道道崭新的灌溉沟渠间随处可见青壮年村民忙农活的身影。

  “往年这个时候,村里根本看不到几个壮劳力。”村民老刘说,这两年,村里主动返乡的农民越来越多,这样的现状离不开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全面改造。

  在外打工10多年的老刘今年春节后便留在了家里种粮,出力修筑田坎、沟渠,仅这一项的工钱就不比外出打工挣钱少。“以后也不用外出打工了,农闲时节去附近打工,谷子成熟了就收割。”老刘乐呵呵地说,基础条件好了,在家种粮也很有“搞头”。

  “黎水镇黎水村是区水务局对口帮扶的贫困村,今年上半年对其产业扶持资金5.6万元,落实了3户新增贫困户和去年未脱贫的7户贫困户‘一对一’帮扶措施。”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称,除黎水村外,区水务局还进一步支持新增贫困村鞍山村产业发展,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维修养护,为其解决20万元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资金。

  该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围绕全区烤烟、蚕桑等骨干产业,以及猕猴桃、中药材、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配套完善了各项农田灌溉设施,共整治病险水库12座、山坪塘539口,新建成渠道120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58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87万亩。

  水利扶贫

  推动城乡发展

  上半年,为打好脱贫攻坚硬仗,推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黔江区水务局在全水利系统抽派30余名干部职工,分线组建10个现场监督指导组,完成了全区124口山坪塘整治工作,完成白土乡安堡村经果林、太极乡李子村蚕桑产业公路等13个移民后扶项目建设及竣工验收任务,兑现后扶直补资金110万元,分解下达30个乡镇街道440万元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专项资金。

  此外,三峡库区中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正有序推进,并于今年内完工。据了解,该工程投资2170万元,可新增灌溉0.5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3万亩,年增节水能力488万平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18.61万公斤,新增农业产值570.26万元,正式完工后,可有效改善项目区贫困人口的农业生产条件。

  文/郑旭鹏 刘茂娇

  图片由黔江区水务局提供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