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商务十大新闻

05.01.2016  18:39

外贸遭遇空前压力  稳增长祭出“组合拳

2015年,我国外贸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全年进口预计将出现改革开放以来最大降幅。为了提振外贸,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先后推出。

从1月1日起,我国提高血管支架等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同时,完善出口退税机制,下放出口退税审批权限,实施分类管理,出口退税(包括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出口退税)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

5月12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外贸传统优势进一步巩固,竞争新优势培育取得实质性进展。

7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公布了《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提出7条政策措施,包括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加大出口信保支持力度、推进外贸新型商业模式发展、加强进口、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融资服务等内容。

点评:

对于今年以来的外贸形势,商务部相关负责人用“极其困难”一词来形容,并直言今年甚至比2009年金融危机时更加困难。世界贸易已连续3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自2014年1月至今年10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上升9.3%,加之各种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系列重压之下中国外贸能保持目前的速度实属不易,可见稳增长政策既是及时雨,又是强心剂。未来,外贸攻坚战仍需持续,如何放大政策效应考量着政府部门的智慧。

与此同时,今年的中国外贸也拿出了“给力”的表现,在全球市场份额上升至约13.2%,预计全年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2.3%。

 

负面清单制度起航  中国开放大门永不关

4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试行办法》,决定在上海等4个自贸试验区实施。

10月19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明确到2018年,我国将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意见》提出,从2015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部分地区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按照这一部署,12月1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四大自贸试验区率先起航。

点评:

将负面清单的概念从投资协定谈判引入到国内经济治理是一个重大的制度创新。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各类市场主体同等待遇,清单之外的都可以依法平等进入,可以大大减少政府行政审批,减轻企业负担,释放市场活力。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都体现了“法无禁止皆可为”的理念。

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重申,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

 

自贸区战略结硕果  开放型经济树新碑

4月21日,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试验区同步挂牌,我国自贸区建设迎来“2.0”时代。

6月1日和6月17日,中韩自贸协定和中澳自贸协定(FTA)分别正式签署。12月9日,中韩、中澳分别交换外交照会,确定两大自贸协定于12月20日正式生效并第一次降税,2016年1月1日第二次降税。

9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对外公布,总体要求是建立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形成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形成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11月22日,中国与东盟十国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成果文件。

12月17日,国务院对外公布《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总体要求,要进一步优化自贸区建设布局和加快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区。

点评: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截至目前,我国已签署自由贸易协定14个,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我国由南到北4大自贸区“连点成线”,勾画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新格局。

党中央、国务院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全面推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是顺应我国发展阶段历史性变化的内在要求,是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对外开放坚定决心的庄严宣示。

 

对外投资超预期  中国升级“走出去

今年以来,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亮点纷呈,大型项目显著增加,预计全年全口径对外直接投资1280亿美元,超额完成10%的增长目标,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5月16日,国务院对外公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企业主导、政府推动,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注重实效、互利共赢,积极稳妥、防控风险”的基本原则,将钢铁、建材、铁路、电力、工程机械等作为重点行业,有序推进。

10月16日,中国企业联合体与印尼国企联合体签署组建中印尼合资公司协议,该合资公司将负责印尼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中国高铁“走出去”取得历史性突破。

点评:

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其中,中国企业正在推进建设的合作区共计75个,带动投资近180亿美元。预计未来5~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都将保持较高增速。

国际产能合作是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亮出的一张新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成为这一战略的“超级推销员”。过去中国经济向外走主要是产品输出,而现在打造的升级版中国“走出去”则是产业和能力的输出,要把中国的技术、标准、服务连同产品一同推到国际市场上,这是中国国际竞争力水平提高的标志。

 

关税下调添动力  消费升级成头马

4月28日和11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两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消费品进出口相关政策,丰富国内消费者购物选择,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

5月25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自6月1日起,我国将降低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纸尿裤等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平均降幅超过50%。

12月9日,财政部再度发布公告,自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部分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等进口关税进行调整,同时,箱包、围巾等商品也被纳入调整范围。

点评:

201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民众对消费品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产业升级能否跟上消费者需求转变、升级的步伐,正是拉动内需、以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两次下调进口关税,表明我国正在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引导消费升级,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列入调整范围的服装、鞋靴、箱包、护肤品、纸尿裤等均属于境外消费量大、消费者购买意愿较强的商品,降低关税有利于合理增加进口,引导境外消费回流。

 

一带一路”愿景行动共建  互利合作迈向新高度

3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宣布,“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已经制定。同一天,商务部、发改委、外交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阐明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机制、中国政府为之做出的积极行动和中国各地的开放态势,并确定合作重点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方面内容。

6月29日,与“一带一路”建设密切相关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在北京签署,中国出资额占比30.34%,获得26.06%的投票权,成为现阶段亚投行第一大股东和投票权占比最高的国家。12月25日,财政部发布消息称,亚投行于当天正式成立。

点评: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目前已得到近60个国家的积极响应。《愿景与行动》最大的亮点在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十六字理念,这既是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也体现了发展理念的创新。

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一带一路”的美好愿景与务实行动带来的是信心和机遇:让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以新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将迈向新的历史高度。

 

“互联网+”促流通  电子商务放异彩

5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的电子商务大市场基本建成。

5月15日,商务部发布《“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提出打造流通产业“升级版”,力争在2016年年底中国电商交易额达到22万亿元,网上零售额达到5.5万亿元。

6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总体原则是“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8月31日,商务部对外公布由19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提出争取到2020年,在全国培育一批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

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要在移动互联网等技术驱动下,使线上线下(O2O)互动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形态之一,成为促进消费的新途径和商贸流通创新发展的新亮点。

点评:

2015年,中国经济主动减速,大多数行业数据均不够“好看”,唯有电子商务一骑绝尘,成为一抹令人艳羡的亮色。“双十一”成为全球最大的网购盛事,当天全网总销售额1229.4亿元,产生包裹数6.8亿个。未来,电子商务将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中小城市,并连通海外,培育中国经济的新动力。

12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我们愿意同各国加强合作,通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信息经济示范区等,促进世界范围内投资和贸易发展,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

 

服贸“双升”补短板  开放加力引期盼

2月14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对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作出全面部署。

5月21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的批复》,同意在北京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11月27日,《内地与香港CEPA服务贸易协议》正式签署,这是首个内地全境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方式全面开放服务贸易领域的自由贸易协议,标志着内地全境与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

点评:

一直以来,我国服务业领域开放程度不高,服务贸易呈现巨大逆差,一度被视为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短板”。2015年,全球贸易陷入哀鸿之中,而我国服务贸易突飞猛进,占全球比重和占我国对外贸易比重实现“双升”,成为我国外贸收获的重要成绩单之一。

北京成为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的试点城市,这是继设立自贸试验区后,我国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所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与港澳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拓展了内地服务业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市场改革通“经脉”  内贸呼唤基本法

3月31日,商务部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品流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表示,《商品流通法》将改革并确立流通领域基本制度。

8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同意在上海等9个城市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的复函》,同意在上海等9城市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

8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规则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畅通高效的内贸流通体系和比较完善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点评:

长期以来,我国商品流通领域法治化建设一直严重滞后。随着流通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流通领域长期存在着的成本高、效率低等诸多顽疾也亟待被彻底清除。出台一部内贸基本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已经成为几代人的共同心愿。

此次由商务部牵头的改革,将超越以往仅涉及内贸自身发展的局限,以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主线,进一步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路障”,打破地区封锁,畅通市场“经脉”。

 

人民币“入篮”获认可崭新征程方起步

华盛顿时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同意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加入SDR的第五种货币。同时,IMF将人民币在SDR中的权重定为10.92%,仅次于美元的41.73%和欧元的30.93%,位列第三。新的SDR货币篮子将在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

12月1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首次发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综合计算人民币对一篮子外国货币加权平均汇率的变动,旨在更全面地反映人民币的价值变化。

点评:

如果说“入世”标志着中国真正融入全球经济,那么“入篮”则代表着中国真正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入篮”将促进中国深化金融改革、扩大资本市场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为国内外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续写中国与世界双赢的精彩故事。

形象地说,“入篮”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得到更广泛认可,相当于一张“荣誉证书”,而要获得人民币国际化的“资格证书”,还需要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落地。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民币“入篮”既是一个迟到的认可,也是一段崭新征程的开始。(信息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