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就近入学”路线图

16.06.2015  12:55

      近日,宁波市教育局首次组织民办初中跨区域招生电脑派位。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家长代表和媒体记者的见证下,电脑派位结果“出炉”。陆灵刚 摄
      工作人员现场介绍电脑派位流程及操作办法。

公证人员现场拆封摇号设备。

某市,家长在电脑派位结果前寻找自己孩子的名字。(资料图片)

蛋糕”怎么切

      2014年1月,教育部要求,19个重点大城市在2015年必须实现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划片入学。今年,重点大城市又被扩大到了24个。在已经划定的“时间表”面前,各地因地制宜,克服困难,基本实现了就近入学的目标。但同时,也有一些未解的难题——
      本报记者 张婷
      5月30日上午10点,青岛37中2015年新生电脑派位工作开始。通过摇号,该校将从1000多名报名者中录取360人,录取比例为3∶1。
      随着大屏幕上学生信息的滚动,派位结果陆续出炉。一位妈妈在录取快结束时,突然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名字,激动地鼓起掌来。而她身边的另一位妈妈显然没有那么好的运气,脸上难掩“未中签”的遗憾。
      这是19个重点大城市实现“就近入学”政策的一个场景。今年,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全国各地纷纷行动起来,想方设法落实入学新政,缓解多年来一直久治不愈的“择校热”。但其中一些必须逾越的难题,也在时刻考验着教育局长们的智慧。

      考验局长智慧的时候到了
      优质学校的半径不能无限扩大,总会有边界。一刀切下去,有人欢喜有人愁。
      这几天,青岛的张先生很不高兴。盼着孩子长大,盼着孩子能上马路对面的好学校。
      左等右盼,划片入学方案公布了,他所在的小区却被划入另外一个学区的另外一所小学。尽管这所学校也不错,但与孩子向往已久的那所名校还是有点差距。
      为此,张先生闷闷不乐,开始抱怨教育局为什么不高抬贵手把自己所在的小区划入其中。他甚至痛恨那条马路,“为什么要有那条马路”。
      连续几天,张先生向教育局反映诉求,抱怨划片方案不公,甚至要求重新划分片区。
      教育局领导说,每到这个时候,教育局会接待类似张先生的家长,多是一墙之隔或一路之隔被划到片区之外的家长。
      “家长的诉求我们也理解,如果是我,我也会抱怨”。这位局领导说,关键是划片有一定的规则,优质学校的半径不能无限扩大,总会有边界。一刀切下去,有人欢喜有人愁,这就好比划定高考分数线,接近边界的、一分之差的人最难受。
      而对那些划入片区之内的家长来说,也不容易。
      有人早早就盯住了学区房,不管价格多高都要买下。还有家长则反复倒腾自己在片区的房子,自己孩子入学后,马上卖掉,二手再抬价,学区房就是这样被炒高的。
      只有一个孩子,不能让孩子上一般的学校。既然政府讲要实现教育公平,那自己的孩子就要上好学校,这是家长的正当需求和普遍心态。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学之间的差异是几十年形成的,累积的历史难题要由当届政府全部解决掉,是不现实的。教育均衡有一个过程,学校之间的差异只能慢慢缩小,不可能一朝就实现公平。
      近年来,大城市优质学校供求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对地方教育局领导来说,考验智慧的时候到了。

      优质教育的蛋糕怎么切
      有的家长抓住“就近”这个概念,尽可能把自己的小区往附近最优质的学校靠拢。
      这是一道棘手的难题。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可区域内的优质学校就那么几所,于是,名校学区如何划分就成了一个社会难题。有限的学位,众多的需求,从哪里切都会引来一些“麻烦”。
      学区划分关系到千家万户,因此,教育局在划分时也是慎之又慎。在长春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曲虹看来,优质学校学区和学位的划分,要考虑诸多因素,还必须公开透明。长春市的依据是: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学原则,比如街道、路段、门牌号等,为每一个适龄孩子划定一个学位。划片之后要召开听证会,并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和招生的承诺制度,确保阳光招生,让家长信服。
      尽管学区划分原则很清楚,但怎么理解“就近入学”这个概念,却不是教育局三言两语就能和家长解释清楚的。
      有的家长抓住“就近”这个概念,尽可能把自己的小区往附近最优质的学校靠拢。
      “我家离a校更近,为什么划入b校?
      “我家去年还在学区里,为什么今年就不在了?
      “为什么周边的小区都是a校,只有我家是b校?
      曲虹说,由于优质的老学校和各种住宅区并不是同步布局和修建的,因此出现了不均衡。比如,有的学校规模大,有的学校规模小;有的学校划定招生范围内住宅区多,有的住宅区少。就近不是绝对的概念,只能“相对就近”。
      “每年的生源情况也不一样。在掌握当年生源的前提下,对学位紧张的学校进行学区微调,对学位不饱和的学校,或扩大学区,或是将学位拿出来摇号,也是正常现象”。
      还有一些更复杂的情况,比如“插花地”或者是“抠地图”。一些楼盘正好处于两个区域的交界处,因为城市的发展,区域没有明确的边界,就可能出现该楼盘的业主,户口在一个区,但房产、建设方都是另一个区。像这样的情况,孩子的入学只能由相关教育局协商解决,尽量做到就近入学,确保“插花地”适龄儿童有学上。
      教育局的解释,有的家长不愿意听,他们心中自有一个“就近”线路。比如媒体报道南京建邺区吉庆家园的顾先生,从地图上看,离家最近的就是新城北小,他认为自己的女儿就应该在这所好学校上学。
      南京市教育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从实际距离看,离顾先生家最近的并不是这所名校,而是另一所普通学校。“学区划分并不是想怎么划就怎么划,不是在地图上以学校为原点,一定的长度为半径画圆这么简单。
      类似这样的争执,几乎每个教育局长都遇到过。
      每年划分学区,多少万人都盯着。多位教育局局长对记者说,划片标准和范围至少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形成的。他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尊重历史,尽力扩大增量,否则,均分优质学校,老校区附近的家长也不答应。

      增量才是化解矛盾的办法
      事实上,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一直在努力做大优质教育的蛋糕。只有将增量做大,划片的矛盾才会逐步解决。
      在优质教育存量不变的情况下,教育局无论怎么划分学区,都可能引发矛盾。只有将优质教育的增量做大,这个矛盾才会逐步减少。
      对此,教育部提出,要按照“多校划片”的原则,让孩子们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享受公平的机会。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努力做大优质教育蛋糕,探索出多种办法。
      “多校划片”,即按照初中新生招生数和小学毕业生基本相当的原则为多所初中划定同一招生范围。初中采取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录取学生。这种做法全国很多城市都有,但具体方式并不相同。
      大区式:成都允许凡具有中心城区户籍及已在中心城区就读的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均可登记报名石室中学、成都七中、树德中学、树德中学、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的学位。通过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录取对象。这种办法的好处是大家机会均衡,都有进入优质初中的机会;但也可能会因报名人数多,学生能摇中的几率不高。
      调配式:即优质学校的学位除了接收本学区学生外,还要拿出一部分接收外学区的学生,尽可能体现公平。名校北京四中在西城区什刹海学区,但今年该校除了接收本学区的学生外,还作为调配校接收其余5个西城学区的学生。这种方式遭到了原优质学校学区家长的反对。在这些家长看来,自家的“牛校”学位被瓜分了,心里自然不好受。“原来买高价房就是为了孩子上个好学校,政策一变,我们的优势一下就没了。”北京市西城区的一位家长抱怨说。
      1+x式:广西把初中和小学结合成片,科学划分为若干个学区,以1所优质学校为学区长学校,捆绑若干所相对薄弱学校。学区内的学校管理一体化,并实现统一招生,对老师进行统一教学管理,对师生进行统一的教学评价。学区内各校的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实现优势共享,差异互补。该区教育厅基教处负责人表示,在划分学区时,不仅要考虑“强弱搭配”,更要做好摸底调查,了解辖区内的人口分布,尤其要考虑一些还没有学校的新建住宅小区的入学需求。
      公平,就是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为此,多地清理中小学招生中的加分项目,减少甚至是取消了特长生招生。北京取消了共建生,要求各区县按照学龄人口数量、小学毕业生数量和中小学校办学规模等制定小学、初中招生计划并报市教委备案。每个学校招多少人,有多少学位,清楚透明,校长不能再私招“借读生”,各级教育部门教委也没有特权去操作了。
      北京一位校长说,原来一到招生季节,就要躲到外地去,不敢开手机。今年,招生过程透明,学位全公开,自己再也不用担心别人上门来找关系了。
      优质教育资源供求失衡,公办学校优质教育学位已经饱和,为解燃眉之急,不少地方将民办学校的优质教育学位纳入区域划片的大范围之中。杭州、长春等教育局将优质民办学校一定比例的学位(20%-30%)拿出来进行电脑派位。只要学生报名,就都有参与摇号的机会。摇号点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证员和家长代表的监督下,现场摇号,当时就出结果。

      划片之后,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教育部门不是划片后就放手不管,而是正在千方百计努力,尽快改变薄弱学校,提升教育质量,让多数家长满意。
      区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和公平,既是目标,也是过程。但具体落到个体身上,家长仍然希望自己的孩子立马就能进个好学校。有家长说,“教育局说的道理我都懂,但是今年别搞均衡,等我孩子入学了再改革”。
      也有家长认为,在教育均衡远未达到的时候,就推行就近入学,剥夺了家长的教育选择权。但在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苏尚峰看来,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生源均衡是实现教育均衡的重要一环,只有生源先均衡了,教育才能更快均衡。
      就近入学,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的重要一步。在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这个过程会有“疼痛”,也会有学生被划入到相对薄弱的学校,但这个过程必须走。
      对此,教育部门不是划片后就放手不管,而是正在千方百计努力,尽快改变薄弱学校,提升教育质量,让多数家长满意。
      各地都在增加教育投入,实现城区、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无差别配备。通过实施中小学校配置标准化工程、薄弱校改造工程等,将所有学校拉到同一起跑线。济南市仅在学校标准化工程上,就投入了36.05亿元。
      学校之间的差距主要在师资管理上。沈阳、成都等地曾探索教师“县管校聘”办法,打破了学校编制界限,由教育部门统一管理教师,实现城乡教师有序交流,向教育均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日前,教育部公布19个“县管校聘”示范区县,同时要求到2020年,在全国实现这一做法。
      经过17年的坚持,厦门市民已经尝到“就近入学”带给他们的好处。过去家长只盯着少数几所名校,现在,在网上报名,平静地按照学区就近入学。市教育局副局长郭献文说,政府努力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孩子们大多在学区就可以享受优质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