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天起做个退出微信群的人 CEO的退群挑战引爆网络

23.07.2015  10:55

  杨艾祥 记者 张路桥 摄

  微信群发广告界面截图

  商报记者 康樱樱 陈晓宇

  “我做了一个艰难的行动,利用开会的间隙,退了147个微信群……”7月21日,一篇标题为“从明天起,做一个退群的人”的微信帖子刷爆朋友圈,短短1天时间内,就达到了12801次阅读量。这篇文章经过首席品牌官、今日头条等大V公众号的转发后,竟引发了一场“退群挑战”活动。

   CEO的退群决定

  昨日下午2点30分,记者在上清寺中安国际大厦,见到了文章的作者杨艾祥。这位身材微胖的男子,是美食外卖平台“加班狗”的CEO,管理着有300名员工的企业。

  杨艾祥告诉记者,起初,抱着交友和获取资源的想法,他加了近200个微信群。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些微信群里不是发广告,就是说一些无聊的话题。

  7月14日下午3点,天气潮湿闷热。杨艾祥正在公司开会,放在桌上的手机震动不停,打开一看,又是群里发来的消息。杨艾祥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一口气退了147个微信群。

   退群后,不少群友变朋友

  退了群,杨艾祥有种如释重负的舒畅感。两天之后,杨艾祥又退了几十个群,现在他的微信里,只剩下几个和工作相关的群。

  杨艾祥说,自己退群的时候,都在每个退掉的群里留言,说明退群的原因请求群友原谅,并留下了自己的个人微信号。杨艾祥这样做了以后,反而有258个群友添加了他的个人微信,添加者主动报上了姓名和职业,和他聊了颇多彼此感兴趣的话题。

  7月21日,杨艾祥把自己的退群经历和感悟,写成一篇1600多字的文章,刊登在自己的微信订阅号上。他在文章结尾处写道:“从明天起,做一个退群的人,让能和你直接形成连接的朋友直接连接……

   引发“退群挑战”风潮

  这篇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文章,被争相转发,还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退群挑战”的风潮,小说《失踪的上清寺》的作者罗渝就是参与者之一。罗渝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被文章里的观点感染,于是毫不犹豫地退了近200个微信群,只保留了10个和自己关系密切的群,“以后我也会再加新群,只是会选择性的添加”。

  重庆市网络媒体协会副秘书长陈卜文,在退了40多个群后,和杨艾祥一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陈卜文告诉商报记者,以前觉得是被好友拉入群,因此不好意思退,常常在群里“潜水”,“现在发现,敢于退群才能收获更多”。

   微调查

  “群友聒噪”是退群主因

  针对“退群挑战”,记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随机采访了24位网友,并根据他们的回答记者做了简单统计。

  你现在有多少个微信群?

  过半受访者表示自己拥有10个以上的微信群,仅2位受访者表示拥有1~2个的群。昨天,27岁家住冉家坝的田涛翻看了微信后告诉记者:“工作上的群就有三四个,同学群有4个,还有各种抢红包群、社团群、兴趣群,一不小心就有20多个群了。

  哪些原因引起你退群?

  20位网友表示,自己有过被生拉硬拽入群的经历,有超过8成网友选择退群是因为“群友太过聒噪”。29岁的谢明雨,住在渝州新路,他告诉记者,很多群都是被朋友拉进去的,加入之后看到群友有一句没一句的无主题交谈,他就直接退出了。“亲友群、工作群和同学群,我都会保留着。但对于一些资源群,不能退出,但又聊天太多的,我会选择屏蔽消息。”谢明雨说。

   声音

  微信群管理功能差

  导致“死亡率”高

  29岁的刘强,是“重庆吃货”QQ群的管理员,这个美食群有1200多人。“曾经建过微信群,但用了一年就解散了。”刘强说,微信群的设计不便于管理,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朋友推荐、扫码加群,“有的人进微信群就为了打广告,而QQ群在加人时管理员可以进行筛选。”刘强说。

  观点

  群组信息过多

  “挤爆”了社交圈

  昨日,互联网分析师鲁振旺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每个人的社交圈都有限,主要集中在工作、亲友、兴趣等类别。而很多人加了一大堆群,但其中70~80%的群都不会再去使用。毕竟每个人的社交圈有限,一旦群里信息量过剩,就会让人难以应付。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