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打着这面红旗冲出牢门去!”
7月17日,沙坪坝区红岩魂陈列馆,游客正在参观狱中红旗。记者 齐岚森 摄
■红岩魂陈列馆内的这面狱中红旗,与国旗的五星红旗不同,这面狱中制成的五星红旗上,一颗最大的五角星位于旗帜的中央,而其余四颗小五角星则位于四个角落。
■虽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但谁也没见过,这五颗星星如何排列,罗广斌和难友们并不清楚。
■最终,罗广斌提议,将最大的五角星摆在中间,其余四颗稍小的星星摆在四个角,象征着全国四万万同胞围绕在中国共产党周围。
“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1949年10月7日晚,重庆歌乐山下白公馆看守所的一间牢房内,几名衣衫褴褛的革命志士围在一起,低声地唱着《义勇军进行曲》。
此时,已是深夜,看守所外的歌乐山万籁俱寂,但这些志士依然十分兴奋,围着一面新做好的“红旗”,唱了一遍又一遍……
“他们就是当时被囚禁在白公馆看守所的罗广斌、陈然、刘国鋕等人,他们之所以那么兴奋,是因为他们为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上了一份礼物——一面特殊的五星红旗。”7月13日,在红岩魂陈列馆内,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文博副研究馆员王浩为重庆日报记者还原了当年的那一幕。
牢房沸腾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于7天前在北京成立了”
“其实,这面狱中红旗主要是源于罗广斌听到的一个消息。”红岩魂陈列馆内,王浩指着橱窗内展示的狱中红旗说。
时光回到1949年10月7日,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7天,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封锁信息,被囚禁在白公馆看守所的罗广斌等人并未得知这一消息。
那天下午,罗广斌刚刚走出牢房,准备去放风,同狱的原东北军爱国将领黄显声叫住了他。
黄显声小声地对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于7天前在北京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国歌是风靡抗战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
黄显声又是如何能得知这一消息呢?原来,因为黄显声在国民党军队中有较高的地位,因此在狱中能得到一定的“优待”,可以看狱中规定的报纸,如《中央日报》等。“黄显声通过国民党报纸上对共产党的谩骂,从反面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到正确的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也是这样得来的。”王浩说。
得知这一消息的罗广斌一下子愣住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以往,罗广斌总觉得放风的十几分钟太短,但在那天,他却觉得这十几分钟格外漫长。好不容易等到放风结束,罗广斌就三步并作两步赶回牢房,把这一消息告诉难友们。
“罗广斌带来的消息,让整个牢房沸腾了。”王浩说,据史料记载,当同狱的陈然、刘国鋕、丁地平、王朴等人从罗广斌处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他们兴奋得像孩子见到了久别的娘亲。这些在白公馆关押已久的难友们不仅紧紧拥抱,还低声地在彼此耳边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意犹未尽的他们甚至兴奋得互拥着倒在地上连连打滚……最后,罗广斌等人聚集在一起,朝着北方,肃穆低唱:“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就地取材
“经过通宵奋战,我们终于制成一面五星红旗”
记者仔细端详红岩魂陈列馆内的这面狱中红旗后发现,与国旗的五星红旗不同,这面狱中制成的五星红旗上,一颗最大的五角星位于旗帜的中央,而其余四颗小五角星则位于四个角落。
为何会这样制作?“这主要是因为罗广斌等人在制作五星红旗时,谁也没见过真的五星红旗。这面狱中红旗可以说是他们想象中的五星红旗。”王浩向记者讲述起了当年的情景——
1949年10月7日的深夜,罗广斌和难友们依然十分兴奋,他们围在一起,悄声交换着各自的心得,议论着国徽、国旗的形状、式样。见此情景,一个想法在罗广斌的脑海闪现,他站起身来,说:“同志们!我们也应该做一面五星红旗,我们要打着这面红旗冲出牢门去!”
罗广斌的话很快得到难友们的响应。曾和罗广斌同关在平二室,后又与罗广斌一道脱险的毛晓初曾撰文回忆道:“大家马上都举双手赞成。老罗就扯下他的红花被面(他被捕时带进监狱的)……我们没有剪刀,也无针线,完全靠一把铁片磨成的小雕刀,小心翼翼地划破被面……用剩饭粘在红绸上……”
“当时,罗广斌等人针对五星红旗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五颗星的排列位置上。”王浩说,罗广斌等人虽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但这五颗星星如何排列,罗广斌和难友们却并不清楚。“因此在粘贴五角星时,难友们有的觉得五颗星星应该一字排开,也有人认为五颗星星应该相互挨着组成一个圆圈……”
最终,罗广斌提议,将最大的五角星摆在中间,其余四颗稍小的星星摆在四个角,象征着全国四万万同胞围绕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他的提议获得了难友们的认同,大家立刻着手制作五星红旗。”王浩说。毛晓初也曾在回忆文章中写道:“经过通宵奋战,我们终于制成一面五星红旗了。把红旗平整整地放在囚房中间,大家围着红旗,又是低声欢呼,轻轻哼着国歌,又是跳,又是互相拥抱……”
狱中红旗制作好后不久,国民党特务就开始分批处决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监狱内的政治犯,当初参与制作红旗的刘国鋕、王朴等人都被国民党特务秘密处决。
美好憧憬
“这一行为体现出地下党员对党的绝对忠诚”
重庆解放后,罗广斌与杨益言在创作小说《红岩》时,把制作狱中红旗这一情节进行了艺术地再现。
此外,记者了解到,随着红岩精神的传承与发扬,这面红旗背后的故事也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进行创作的重要题材。“除了小说《红岩》外,革命志士绣红旗的场景还出现在电影《烈火中永生》等文艺作品中,特别是在重庆市川剧院编排的新版川剧《江姐》里,以黄色绸带舞再现绣红旗的情景更是让不少观众印象深刻。”王浩说。
为何这面红旗会如此受到追捧?在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原主任厉华看来,除了因为这面红旗本身就具备很高的文物价值外,更重要的是,这面红旗象征着以陈然、罗广斌等为代表的地下党员对新中国的美好憧憬。
“当时,在全国大部分城市已经解放的大背景下,罗广斌等人在监狱这个特殊的战场里,听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之后,不顾个人安危,就地取材,通过连夜制作这面红旗,寄托自身对新中国的美好憧憬的行为,体现了他们崇高的理想信念,也体现出以罗广斌等为代表的地下党员对党的绝对忠诚。”厉华说,这面红旗是记录地下党员在国统区坚持革命斗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最好见证,同时,人们通过了解这面红旗及其背后的故事,无疑能对那段历史有着更加立体的认识。(黄琪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