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方一兵博士来馆交流

29.06.2015  10:57
       

6月16日,重钢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顾问、中国科学院自然史所副研究员方一兵博士作客重钢档案馆,以《中国第一代本土钢铁工程师的历史》为题作了一场生动精彩的讲座,并与档案馆工作人员就汉冶萍公司科技发展史、如何做好重钢历史文化研究等话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方一兵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曾在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意大利卡西诺大学访问及合作研究。著有《汉冶萍公司与中国近代钢铁技术移植》,《中日近代钢铁技术史比较研究:1868-1933》等专著。

当天的讲座是方一兵研究近代冶金工程师的最新成果,她从张之洞与汉阳铁厂的创办讲起,介绍了自1890年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历经120余年的历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列强为了控制正在增长的中国工业,在汉阳铁厂安插外国籍的总工程师。从1892年起英国、比利时、德国、美国、卢森堡的5任总工程师轮番上阵,直到1914年才由中国人吴健接任。方一兵在谈到中国第一代本土的钢铁工程师时说,100多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代本土的钢铁工程师,他们的曲折海外求学经历和工作人生,见证了中国近代钢铁工业与技术的发端和兴衰。在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中,这是一段鲜为人知但不该遗忘的历史。中国第一名本土钢铁工程师吴健,钢迁会委员严恩棫、总工程师唐瑞华、冶金专家翁德銮……这些重钢的前辈专家值得后人景仰和纪念。

讲课过程中,方博士以其独特的视角,精彩生动的讲解,不仅使与会者对中国钢铁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对第一批本土钢铁工程师的人生境况,有了深刻的感悟,也为重钢档案馆进一步做好百年重钢历史文化研究带来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