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县“五措并举”推进学校美育创新发展

25.10.2018  13:12

丰都县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切实解决管理体系不健全、师资力量不强、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因地制宜,统筹融合,积极推动全县学校美育工作创新发展。  

一是注重规划引领,抢占制高点。 围绕“以艺养德、以美育人、全面发展”原则,制定全县中小学美育五年规划,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相结合,构建“政府统筹、部门主管,学校主体、社会联动”的工作体系,教育、宣传、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联合开展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活动,充分挖掘家庭、社会美育资源,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将美育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重点关注学生参与艺体活动、学习传统文化、传承地方民俗等过程。大力推进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校园、书香家庭等创建,发挥全县12万名学生“小手拉大手”带动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学校美育的良好氛围。  

二是注重课程建设,找准立足点。 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开足开齐国家美育课程,挖掘不同学科的美育功能,设立艺术教研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校本研训,实现中、小、幼学科或活动全覆盖。推动“一校一特、一校一品”,多方挖掘地方资源,结合风土人情和校史校情,开设器乐、手工、陶艺、瓢画、剪纸等校本艺术课程30多项,编印具有区域特色、美育特点的校本教材60余套。各校开设的“红柚课堂”“根雕根艺”“茶话青龙”地方课程等与当地产业发展及乡村旅游相结合,就近打造实践基地,提升学校美育水平。创建市级美育改革发展实验学校6所、县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50所。  

三是注重师资培养,夯实着力点。 新招教师中艺体类教师不少于15%,协调高校安排艺术学生顶岗实习,邀请非遗志愿者兼职美育教学或活动指导。推行联片教研、青蓝工程,带动新教师成长,定期举办教师“优质课”“示范课”及教学论文竞赛,提升美育教师教研水平。定期举行教师“三字一画”基本功达标考核,将语言文字、艺术鉴赏、历史文化等知识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内容。依托教育城域网,拟开展艺术教师在线同步互动课堂,探索城区与乡镇学校同步教学。借助“智慧丰都”建设,引进艺术教育及文化资源,满足师生“线上”“充电”需求。  

四是注重文化提升,凸显闪光点。 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注重对学生的艺术熏陶和实践体验,促进艺术教育与思想品行教育相融合、课程教学与文化活动相结合,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校园文化特色发展。丰都中学“新君子文化”、示范园“涂鸦文化”、龙河中心校“民俗文化”、树人中心校“24孝”育人体系等校园文化颇有特色。结合文化扶贫、研学旅行,利用假期依托乡村少年宫开展诗词、舞蹈、书法等公益文化培训,组织学生走进艺术馆、博物馆、科技馆真实体验。以校园艺术节和县、片区文艺展演为平台,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等为师生提供展示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职教中心2000名师生参与每年丰都庙会“唯善呈和”非遗节目展演,选树一批“丰都孝善少年”及“新时代重庆好少年”“全国最美中职生”“全国诚信友善好少年”等榜样。  

五是注重成果共享,聚焦薄弱点。 依托“全面改薄”工程,重点改善农村偏远地区美育教学条件,重视农村小规模学校基础设施配置,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通过定期交流、校际联合、结对帮扶等方式,以城带乡、捆绑帮扶,骨干教师“一岗多用”,中心校教师到完小教学点“走教”,有效整合利用师资。依托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为不同需求的师生提供切实可用的优质资源。针对留守儿童聚集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探索“生活育美、行为育美”促进学生自我管理,通过德育实践作业、师生心理辅导、亲子沟通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美、践行美、创造美的能力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