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重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8.26%

15.06.2015  12:25
       

      最近,微博、微信上,许多人在晒“重庆蓝”。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蓝天白云的背后,是我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十二五”以来,我市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万元GDP能耗由2010年的0.991吨标准煤下降到2014年底的0.81吨标准煤,低于全国平均值,4年累计下降18.26%,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下降16%的总体目标。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年来,我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交通运输、通用设备等产业,以笔记本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汽车、电子信息产业都是低能耗行业。”市经信委环资处处长陈世维介绍,汽车行业万元产值能耗只有0.03吨标准煤,电子信息产业更低至0.01吨标准煤,相对于黑色冶金的0.66吨、化工行业的0.96吨,优势明显。
      如今,我市电子信息、汽车两大支柱产业全面发力,形成了“5+6+860”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1+10+1000”汽车产业集群,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提高到40.2%,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5%。
      这些行业的发展带动我市单位产值能耗快速下降。2014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至1.152吨标准煤,比2010年下降26%。
      积极淘汰落后产能
      “十二五”以来,我市淘汰落后产能铁合金33.9万吨、铅冶炼19.3万吨、水泥1703.3万吨、平板玻璃639.6万重量箱、造纸44.26万吨、印染3700万米、焦炭277.2万吨、小火电74.5万千瓦时等落后产能,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给我市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同时,我市严格限制产能过剩和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及项目的融资支持,有效遏制建材、钢铁等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增长。
      “正因为此,我市工业产值在增长一倍的情况下,排放却反而下降。”据了解,从2010年到2013年,我市工业废水排放从45180万吨下降到33450万吨,减排11730万吨;工业废气排放从10943万吨减少到9532万吨,减排1411万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从57万吨下降到49万吨,减排8万吨。
      减排的效果带给了我们更多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今,全市三次产业占比为7.4:45.8:46.8,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
      2014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2.3%,占GDP比重达到8.6%。服务贸易增长25%,实施了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保税贸易、大数据云计算、跨境结算等“五大专项”,实现824亿美元离岸金融结算,完成1602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据统计,2014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6.8%,比2013年提高5.2个百分点。
      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4265亿元。按照测算,我市4年累计少消费能源2582万吨标准煤,按终端用户消费一吨能源费用1200元计算,共节约能源资金3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