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县:探索五种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22.02.2018  22:31

奉节县立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际,坚持“政府扶持、村为主体、因地制宜、示范带动”,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县重点探索服务创收型、物业租赁型、资产经营型、保底入股型、新型产业型等五种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涌现出了一批发展集体经济的成功典型。

服务创收型。三沱村、砚瓦村、铁佛村依托脐橙产业,双店村、阳坝村依托蔬菜产业,组建专业化农技服务队伍。利用财政扶持资金添置植保无人机、松土机、开沟机、挖土机等高新设施设备,组织劳动力开展微利有偿服务创收。铁佛村服务队自8月份营运以来,实现营业收入13万元;阳坝村12月份承揽1000余亩土地的深松业务,创收12万余元;砚瓦村服务队11月份营业,实现创收7万余元。

物业租赁型。康乐镇13个村联合成立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将13个村集体经济试点资金260万元进行打捆,建成存栏3000头生猪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与四川德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租赁合同,增加集体收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汾河镇东溪、水洞等11个村联合在县城商业集中区域购置商铺,成立以租赁业务为主的重庆村集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铁甲村、长凼村、阳和村、双河村结合产业发展新建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租赁创收;九洞村升级原有集体酒厂等增加原有租金增加收入。

资产经营型。一是依靠自身资源独立发展或经营经济实体。吐祥镇白蜡村、纸坊村、樱桃村、石笋村、金泉村将财政扶持资金打捆使用,在白蜡村2社成立吐祥镇冷链物流公司,以合股联营的方式,修建库容100吨的冷库5个,带动蔬菜、水果、肉、禽、蛋等农产品的二次流通,预计年收入200多万元。二是通过合理开发运作,使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激活村集体经济活力。青龙镇大窝社区充分挖掘当地知青文化,重点打造一磺厂矿区工业遗址文化,以乡村旅游为抓手,大力发展冷水鱼、芍药、石榴等产业,充分调动群众参与,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运营模式,预计年经营收入100余万元。

保底入股型。段坪村将市级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设作“产业发展基金”,按农村互助基金管理办法,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明确资金使用方向,与原段坪果园承租企业签订5年资金入股协议,按年利率7%的标准固定分红,5年后企业按原值退还股本,可实现年固定红利7万元。

新型产业型。一是托新型能源,发展光伏产业创收。青杠村依托新型能源,建设光伏云电站,每年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2.5万元、享受连续收益20年。二是创建集体产业园。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流转连片经营上做文章,通过“化零为整”“反租倒包”、委托流转等方式创建集体产业园,集中连片经营,提高集体土地利用效益,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平安乡文昌村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不确地”,创建600亩集体产业园,引进龙头企业合股联营,发展农旅融合的田园综合体。三是发展民宿产业。兴隆镇龙门村以市旅游局打造龙门客栈及乡村旅游为契机,有偿回购5户农户闲置宅基地,发展民宿旅游,每年可获收入20万元左右。

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营造了重视和发展集体经济的良好氛围,全县上下激荡起议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热潮。截至目前,全县有16个村成立农业服务队或工程施工队创业创收;50个村通过物业租赁实现增收;72个村通过资金、资源整合,成立设备租赁公司、土特产经营部、物业管理公司、农产品加工公司等集体经营实体; 38个村将财政扶持的20万元入股到市场经营主体,每个村年固定分红可达2万元左右;89个村发展分散式光伏供电产业,87个村通过项目资金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14个村通过新建农家旅馆发展农家乐增收。

重庆:加速产权改革激活城乡融合“化学反应”
    新华社重庆2月24日电(记者李松)推动乡村新华网
奉节:“四举措”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奉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业机械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