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首届声像档案展播活动暨电影文化档案展开幕

26.05.2015  13:29
          5月8日,首届广州市声像档案展播活动暨电影文化档案展在市档案馆正式启动,1.5万部馆藏声像档案陆续面向社会公开展播。首场播放声像档案《广州解放》,现场座无虚席,反响热烈。这是广州市音像资料馆整体划归市档案馆后首次向社会推出的声像档案利用活动,是大力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建设的创新举措。据悉,本次活动也是2015年市档案馆“爱党爱国文化系列惠民活动”的首秀,以后每周六和周日下午各播一场,其他相关活动也将陆续推出。
      强强合并,特色凸显
      广州市音像资料馆于1988年建馆,原隶属于广州电视台,是广州市唯一一家以收集、整理、开发、利用音像资料为主要职能的公益性专业机构。与其他类型档案不同,声像档案直接保存了社会发展中人们活动的声音和图像,更加突显档案的原始记录性,给人以真切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穿越”感。2010年4月,为探索完善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体制,推进资源优化整合,广州市音像资料馆整体划归广州市档案馆,作为市档案馆下属的公益一类正处级事业单位。这是国内首家音像资料馆整体划归当地档案部门,进一步完善了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体制,既创新了档案管理模式,又丰富充实了馆藏资源,开拓了档案工作新领域。
      几年来,广州市音像资料馆积极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对中央、省、市领导在广州的政务活动以及重大会议、重大活动进行全程录制制作,保存重要的政务信息,为党委、政府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以广州城市建设、发展变迁为主题拍摄制作了《广州市新农村建设掠影》《广州街道景观》《广州地铁建设》等系列专题音像,为广州城市发展留下最真实最生动的影像;以广州历史文化发展为主题拍摄制作了《广交会历史》《岭南佳果》《猎德龙舟》等极具岭南文化特色的专题纪录片,并采访100多位民间艺术家,完成了“口述历史”拍摄工作,在传承岭南文化、呵护城市文脉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创新利用,面向公众
      目前,广州市音像资料馆馆藏声像档案数量超过1.5万部,时长超过3万小时,且每年以1000多部的速度继续增长。这些声像档案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涵盖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科技、体育、教育等各个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大部分是民国以来关于广州历史文化发展的最原始记录,属于声像档案中的珍品。深入发掘这些声像档案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开发具有地域特色、馆藏特色的档案文化产品,创新档案利用方式方法,是提升档案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核心问题。
      本次展播活动的顺利举行为市档案馆打造声像档案品牌积累了经验,是声像档案走向公众的良好开端,更多的体验互动活动将在新馆二期建成开放后推出。市档案馆新馆二期预计2015年底完成布展并对外开放,新馆二期特别规划设计了声像档案制作厅和声像档案利用厅。声像档案利用厅通过数字化技术,集成运用声、光、电等多种方法,营造“时空隧道”的效果,使人置身历史长河自由穿越,给人全方位的视听感受,获得最直观、最原始的历史记忆。
      突出特色打造声像档案品牌,向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声像档案利用服务,是提升档案信息服务与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利用信息技术健全完善档案利用体系的创新之举,必将推动广州市档案事业再上新台阶。
      光影交错,岁月流金
      与声像档案展播活动主题相契合,由市档案馆、市电影协会等联合主办的“岁月留影”电影文化档案展同期开幕。电影文化档案展以图文形式介绍了电影百年光影历程,还通过海报、画报、连环画,以及摄像机、胶片等电影器材等实物的展示,全方位展示了电影文化。
      作为开风气之先的近代广州,是中国电影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广州电影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次展览突出“广州特色”,展示各个时期广州的电影行业发展情况,特别选取了民国以来关于广州电影的档案资料、旧报纸、老照片等,不少珍贵展品为首次与公众见面。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电影事业开启新篇章,珠江电影制片厂以大量富有岭南特色的影片独树一帜,成为岭南文化的响亮品牌。本次展览辟出专区重点展示了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发展历程和《七十二家房客》《孙中山》《邓小平》等代表作品,获得了观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