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复杂立交”该咋走? 主创设计师为你支招
黄桷湾立交的主创设计师、中鼎世纪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洪勇 记者 刘翰书 摄
被称为“最复杂立交桥”的重庆黄桷湾立交 首席记者 钟志兵摄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
记者 刘翰书
“导航都要迷路了”“走错了就是重庆一日游”“8D立交,司机来了就别想出去”……被称为“最复杂立交桥”的重庆黄桷湾立交,一夜之间成了刷爆各大网站和朋友圈的网红。
昨日,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就此独家采访了黄桷湾立交的主创设计师、中鼎世纪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洪勇。他说,因为立交桥的匝道之间距离太近,高德、百度等仅凭卫星云图很难实现精确导航,需软件工程师实地考察清楚立交结构后才能实现。
谈设计初衷:
并非秀技,而是基于实际地形等考量
“要是按照最初的设计,匝道口比现在大家看到的还要多。”6月1日下午,40岁的张洪勇告诉记者,黄桷湾立交规划从2005年开始启动,到2006年由他作为主创设计师的时候就形成了稳定的设计方案。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张洪勇从重庆交通学院(现重庆交通大学)道路与桥梁专业毕业,在黄桷湾立交项目之前,年纪轻轻的他就参与了南坪中心交通枢纽工程、金开大道、鸳鸯立交和金渝立交等工程设计。
尽管黄桷湾立交拥有令人眼晕的五层结构、15条匝道、朝8个方向延伸,但张洪勇透露,之所以进行如此复杂设计,并非出于秀技,而是基于城市发展所需的路网总体规划格局和实际地形等条件所限,而不得不为之的一种设计考量。
张洪勇说,黄桷湾立交的建成,对打通“内环四公里、巴南方向——内环大佛寺北环”方向、沿江高速、“茶园——朝天门、江北”方向和“内环四公里、巴南——寸滩大桥、机场”方向这三大横向格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黄桷湾立交既要起到重庆主城南北交通转换节点的功能、又要发挥整个南区外向通达的作用,是一大重要的城市交通枢纽工程。
谈设计难度:
方案至少5套,画了二三十张设计图
“如何在保持现有设施情况下实现几大区域的互通,是设计时的一大难点。”张洪勇告诉记者,设计黄桷湾立交时,内环盘龙立交上下匝道已然形成并投入使用,朝天门大桥也正紧锣密鼓施工当中,慈母山隧道则尚在规划中,如何有效衔接,又不触及既有交通现状,还要将有限的地域空间利用到最大化,是将设计方案最终推向5层结构、15匝道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一大因素是张洪勇不得不考虑的——工程所在地的一侧,拥有大量民居和部分工厂企业,若在立交周边布局过多的匝道,则意味着扩大拆迁范围,造成工程成本的上升。
张洪勇说,接到这一任务后,他和团队工作人员仅宏观方案就讨论一周,半个月的初稿和一个月的表述论证,前后形成了至少5套方案,修修改改画了二三十张设计图。
张洪勇表示,具体到工程,就必须考虑到内环、朝天门大桥、大佛寺大桥以及慈母山隧道等几者之间的标高关系,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立墩设置,基于上述原因,最终,黄桷湾立交被设计成5层、15匝道、8向延伸的模样。
■支招
开车上黄桷湾立交如何不迷路?
张洪勇:定向匝道,驾车请用“排除法”
“采用定向匝道的方式,既避免了迂回绕圈,也让行车得到有效识别。”张洪勇针对网友质疑行驶在黄桷湾立交可能犯晕、绕不出来等问题回应,行驶在黄桷湾立交,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则是采取“排除法”。
张洪勇表示,尽管拥有5层、15匝道和八向的复杂结构,其实开车从任何一个方向进入黄桷湾立交,每个分叉点前,都只有直行或转一次弯两种选择。举例说,当驾驶员从茶园经慈母山隧道出来后,经过黄桷湾第一个匝道口,直行方向为朝天门大桥,其余到机场、大佛寺和内环方向的车辆均朝右转,经过第二个匝道时,朝机场方向车辆则进行右转,而到大佛寺和内环方向的车辆继续直行,如此,最多只需进行三次单项“排除法”,就可顺利前往目的地。
“其实黄桷湾立交虽然看上去复杂,在正常车速下,整个通行时间不过10多秒,并不至于让人犯晕。”张洪勇表示,分叉点与分叉点间距在200~300米,提前提示也可以给驾驶员足够选择和反应时间。
■释疑
导航软件到底会不会“迷路”?
张洪勇:就黄桷湾立交5层、15匝道和8向通行的复杂结构而言,目前常用的诸如高德、百度等导航软件,因为匝道与匝道距离太近,仅凭卫星云图很难实现精确导航,需要软件方面技术人员实地考察清楚立交结构后才能实现。
15条匝道为何不用颜色区分?
张洪勇:当初进行设计时,也曾将颜色区分识别这一方式考虑进方案。但因种种原因作罢,今后或将随着立交桥运行的逐渐完善,而采用道路铺装、栏杆、指示牌等不同颜色进行区分,但目前的“排除法”对正常行车不构成干扰。
一旦走错匝道该咋办?
张洪勇:黄桷湾立交在设计时,除内环外,在距每一个匝道出口不远处,通常在500至1000米间,就可以进行掉头,即便不小心走错,也不至于错行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