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9.03.2018  21:13

重庆交通大学遵循价值观形成规律与学生心理接受规律,开展以“德心共育”为教育理念、“协同创新”为组织模式、“情境设置”为运行路径、“社会助长”为保障基础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明显育人效果。  

一是厚植教育理念,践行德心共育。 凝练提出德心共育的教育理念,将德育与心理学原理有机结合,教育活动的实施遵循价值观形成规律。坚持教育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教育活动的设计遵循学生心理接受规律。长期开展丰富多样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三级心理之家建设、百名博士教授“双福·行远”、青春健康微课堂、我和传统有个约会等文化品牌,每年吸引8000余人次参加,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二是加强协同创新,优化资源整合。 依托人生教育协同育人创新中心、党风廉政教育培训中心、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等开展校内协同创新,同时与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以及兄弟院校等开展校外协同联动,形成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等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有效运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员参与机制。组织开展重庆市大学生成长论坛、两岸三地爱心“无止桥”项目、灾区心理服务团“北川行”、重走长征路等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国情、体悟社会,促进知行合一。  

三是凝练路径设计,丰富情境设置。 运用“情境设置”心理技术,整合创设教学创新及团学设计等教育运行路径,构建涵盖学生知、情、意、行整体功能的教育情境,打造自由多样的教育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阐述“中国道路”,增强理论认同。将“互联网+”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利用“心灵之约”“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微声音”等团学活动,解读“中国实践”,引导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接受态度和实践行为,延展教育时空,内化教育效果。  

四是依托社会助长,完善保障建设。 着力建设心理环境,营造具有时代气息、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强化环境育人的渗透性和引导性,发挥环境育人“润物无声”的教育功效。建立大学生互助成长联盟,由传统的“管理本位”转变为“学生本位”,组织学生参与“七位一体”教育活动,同时依托心理互助成长网站、互助成长QQ群、互助成长微信等载体自主开展相关活动,调动学生自我教育﹑朋辈教育的积极性、主体性。  

 

重庆城管职院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教育厅
重庆城管职院创新举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课程教育
一是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程建设各层次。教育厅
垫江县妇联发挥妇女独特优势作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垫江县妇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