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点赞重庆曲艺:老百姓发自肺腑喜爱

27.02.2019  10:41

姜昆来渝参加全国曲协工作会。记者 黄琪奥 摄

  “观众就是我的衣食父母,人民群众什么时候不给我鼓掌了,我的艺术生命就到头了。”2月26日,来渝参加全国曲协工作会议的姜昆,用这句话为自己40多年的演艺生涯进行总结。

  作为中国曲协主席,同时也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的姜昆,当天上午以《你和人民有多近,人民就和你有多亲》为题,回顾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谈相声

  北大荒让他与相声结缘

  1968年,年仅17岁的姜昆响应国家的号召,满怀豪情地走进了北大荒兵团。在那片热土上,姜昆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一待就是8年,“我之所以成为一名相声演员,就是得益于黑龙江那片黑土地对我的滋养。

  在北大荒的8年时间里,本来就有当一名文艺战士梦想的姜昆有一次在兵团俱乐部里看了中央广播文工团郝爱民、李文华合说的相声后激情难抑,觉得写相声、说相声就是自己的梦想,于是便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写相声、说相声。

  “干农活、修水利、伐木、到山上去开采石头,在这8年里,我一半的时间都是在连队做这样的工作。”姜昆笑着说,大家干完活之后,就聚在火堆旁讲故事,当时听的很多故事,都成为后来自己说相声的重要素材。

  而北大荒留给姜昆最深的回忆,却是和相声大师侯宝林的一张合影。“看见侯宝林先生站在哪了吗?”姜昆翻出一张照片,“先生站在后面的正中间位置,我却坐在了前排我们团长和我们政治部主任的中间,本来这个位置是给侯宝林先生安排的。

  “侯宝林先生这样安排,就是想让我记住我来自哪里。”姜昆说,在结束北大荒最后一场表演后,兵团要在广场上合影留念,并请侯宝林先生坐在前面正中间的位置,可先生怎么都不肯,他说:“我们今天是接姜昆回北京的,姜昆是你们兵团培养的文艺骨干,今天我要让他坐在中间,让他记住自己是谁培养的?他如果站在我这块,可能会记不住。

  “当时说得我眼泪哗啦啦地流啊。”最后,姜昆坐在了他不应该坐的中间位置上,照了这张相片。“这张相片成为我艺术道路上永恒的纪念,也让我永远记住‘我从哪来?’

  谈师傅

  时刻谨记恩师教诲

  1983年春晚,侯宝林先生当着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交代了他们师徒之间的传承关系:“姜昆是马季的学生,马季是我的学生。

  “马季先生教会我的第一件事不是怎么说相声,而是怎么深入到生活中去。他曾说过作为相声演员,你在舞台上能站多久,取决于你的创作。‘人民群众什么时候不给你鼓掌了,就是不欢迎你了’更是被我时刻谨记于心。”姜昆说,与老师在餐车以及煤矿表演的经历,让他明白相声表演不分场地,只要观众想听,就要认真表演。

  恩师的教诲,也让姜昆的演出足迹踏及全国,“我和戴志诚回过我曾插队的农村,去过西藏、柯尔克孜高原、内蒙古草原、河南艾滋病医院、北京地铁的建筑工地。无论多远、多偏,只要我走得动,我都愿意站上前台,为人民群众说相声,毕竟他们才是我的衣食父母。

  谈重庆

  曲艺人才辈出

  “你和人民有多近,人民和你就有多亲!重庆曲艺最大的特点就是基层活跃度高。”演讲的最后,对重庆曲艺很熟悉的姜昆分享了自己对重庆的印象。

  “‘观众是我的衣食父母’——这是侯宝林先生遗嘱里的一句话,对曲艺人而言,老百姓的口碑是最重要的,而重庆的曲艺工作者做到了。”姜昆说。

  去年,重庆市曲艺家协会承办的中国曲艺牡丹奖艺术团“送欢笑”演出在九龙坡区走马镇举行,姜昆和戴志诚为当地群众献上了精彩的演出,“看到重庆老百姓热情的笑脸,我就知道他们对曲艺的热爱是发自肺腑的。”姜昆说。

  姜昆表示,老百姓的喜爱,也成就了重庆曲艺界人才辈出。“比如获得牡丹奖的吴文、刘靓靓,还有去年得奖的何菊芳、袁国虎,他们都是很有潜力的人才。”姜昆表示,希望重庆的曲艺人继续为巴渝曲艺作出贡献,为人民创作出更多更接地气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