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十大税收新闻

21.01.2016  16:41

  全国十大税收新闻总体上反映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体现了2015年度税收领域的重要工作,同时展现了税收工作的亮点。

  1.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就国际税收治理达成共识 王军在金砖国家税务局长会上强调对跨国避税零容忍

  税收作为世界经济特别是世界政治格局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被提升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加以关注和研究,体现出税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所产生的重大影响。2015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批准《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报告》,是对百年以来国际税收体系和格局进行了重新调整,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适应整个国际资本的变化趋势。所以说,这一项工作非常重要。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在金砖国家税务局长会上进一步强调对跨国避税零容忍,表明中国政府税务主管当局对国际逃避税的态度:要严厉打击跨国偷逃骗税行为。同时,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税务部门之间的合作,加强国际情报交换,进一步谈签税收协定,调整国与国之间的税收权益和税收关系。应该说,这件事情已经在税收事业的发展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2.中办、国办印发《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

  《方案》是首次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名义,对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作出规定,在税务系统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强烈反响。《方案》规定了下一步税收征管发展带有方向性的任务和重要举措,包括6大方面、31项、90余类重点工作任务。《方案》的颁布和实施,意味着税收征管改革大幕即将拉开。它是进一步推动税收征管改革、促进税收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当下进一步谋划好“十三五”税收规划、实现税收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可以说,“十三五”税收事业发展的规划主体内容在《方案》中已有体现。对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来说,要抓好落实,取得成效,进一步开创税收事业新格局。

  3.立法法明确税收法定原则 全国人大提出实施意见

  税收法定原则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它和税制改革任务作为两项重要涉税事项得到充分体现。这标志着税收改革和税收法治建设同步推进、纳入同一轨道。税制改革要有法治的支撑,法治的发展要反映税制改革的成果。

  2015年“两会”期间,有关税收法定的内容如何写进立法法,引起了与会代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体现了社会各界对税收工作的极度关心。最终,修改后的立法法明确了税收法定的基本内容,规定税种开征、税率确定和税收征管的基本制度等均由法律规定。2000年的立法法已经对税收法定有所规定,此次是进一步细化。全国人大对贯彻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将伴随着税制改革的脚步,共同推进、共同完成。其目标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在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彻底实现税收法定的任务和目标。

  4.国务院法制办就税收征管法修订草案、环境保护税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2015年,国家法制办相继公布这两个法律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这本身就体现了民主立法的要求,也使得税法在修订过程中,能得到广泛的社会共识,进而提升立法的质量。近年来,税收征管法一直没有作大范围的修订,此次启动全面修订,对税务机关、纳税人等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构建了新的制度、完善了一系列措施,社会各界对这部法律的修订给予了高度关注。对整个社会来说,法律的起草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个过程本身也是法律通过后能够更好地执行的重要途径。立法涉及权力的重新配置,需要整个社会达成共识。

  5.多项税收措施服务“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为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重塑中国地位而提出的发展战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一带一路”基金等,都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了条件。税收方面,相关部门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和相关国家谈签税收协定,加强与相关国家在税收方面的交流,国家税务总局进一步帮助一些发展中国家提升税收征管能力,向相关国家提供经验支持,为我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走出去”企业提供有效的纳税服务等。

  6.税收优惠政策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双创”是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为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税务机关在助推“双创”活动的过程中,出台了大量税收优惠政策,为“双创”的推进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扶持。例如,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两次扩大、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对新设立企业给予必要的针对性的纳税服务、 简化办税流程等。

  7.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

  “互联网+”已经纳入了国家战略,是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提出来的。税务机关要积极应对,积极创新,促进互联网和税收征管工作的高度融合。税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具有良好基础,要适应互联网的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理念,进一步推进和强化手段创新、措施创新、方式创新,这将对推动税收信息化、税收征管现代化、国家税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产生重要作用。

  8.税务系统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快进行

  2015年是税务机关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非常重要的一年。继2014年推出《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后,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又相继推出《全国税务机关出口退(免)税管理工作规范》、《全国税收征管规范》、《国家税务局 地方税务局合作工作规范》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这对进一步解决税务机关纳税服务、税收征管和执法水平等在各地不统一、不标准、碎片化的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这也是税务机关进一步深化改革、统一税收征管流程的重要方面。

  9.税务总局落实“三证合一”登记制度

  十八大之后,我国政府提出要进一步减政放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政放权的一个核心举措是进行审批制度改革,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商事制度改革,“三证合一”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相继出台了“三证合一”的有关文件,切实减轻了纳税人负担,激发企业充分发挥市场活力和市场主体作用,这必将对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10.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全国推行

  这项工作2015年在很多地方进行了试点,2016年将在全国普遍推行,这是增值税发票管理的升级版。全面推行这一工作,对破解用假发票偷逃骗税等征管难题意义重大。同时通过推进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可以集中大量的税收征管数据,形成税务系统、税收数据的金山银库。从这个角度说,税收征管将告别原来的信息管税、以票管税时代,开启以信息治税的新的管理格局,这也是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在全国推行的重大意义。

  (来源:中国税务报)

  版权声明:

  凡在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中所涉及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