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要闻版)李杰:让数据发声是大数据时代的核心

05.01.2016  16:19

 

  税收大数据的“”,不仅指数量多,而且更强调“”,是税收工作的全部数据,其规模大、质量精、时效强、价值高等多重特点,必然成为大数据服务国家治理的中流砥柱。

  《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紧跟国家战略,顺应大数据时代走向,及时提出税收数据建设、数据运用、提升质效、服务国家四个层面的深化改革要求,目光长远、意义重大。

  税收大数据本质上是经济活动的基础数据,并且由软件系统收集,数据归集高效有序,后续运用便捷高效,能够准确反映国民经济的现状、预测未来走向,能够及时进行政策效应反馈、呈现不同行业的发展情况、统计商品劳务交易价格、数量和货物劳务的区域流向等,为国家政策制定、宏观调控、财政保障、发展民生等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全数据标准,其价值不可估量。

  在组织收入上,通过对海量的第三方数据和税收数据进行分析,准确预测行业、区域税收潜力、科学分配收入任务,既保障地方和国家财力,保证国家职能的充分发挥,又尊重地区差异化发展,助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税收政策效应分析上,利用行业发展及减免税数据进行税收优惠政策效果分析,积极向税务总局和政府建言献策,充分运用税收杠杆作用,促进环保、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更有效地加速产业转型,更有力地调控经济,当好政府决策的参谋。

  在税收服务上,整合纳税人的各种信息数据,分析出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纳税人的需求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个性化涉税辅导,满足不同需求,共享税收政策、办税流程等信息数据,让纳税人自行检索运用,提高税收宣传和涉税辅导的效果。

  在税收管理上,建立风险模型,通过对税收数据的自动扫描,为企业“把脉”,及时扫描潜在风险,将绝大多数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归纳行业普遍共性,详细分析行业经营特点和规律,实施专业化的风险识别应对;结合纳税人各类信息全面评估,对其进行风险排序,风险管控主次分明,有力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

  在数据增值上,与工商、银行、公安等部门合作,搭建平台进行数据交流,共享税务系统掌控的企业财务数据、税款数据、涉税行为履行情况等数据;开展税银互动,帮助诚信纳税的企业解决资金问题,特别是扶持纳税信用好的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摆脱抵押物少、贷款难的困境。同时,对税收“黑名单”纳税人,在公安、银行等多部门实行数据交换,使失信者寸步难行、无处可藏,加大对诚信行为的正向激励、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让数据发声,是大数据时代的核心。而税收大数据的“声音”,必将为税收现代化建设指明一条更快速、更便捷的道路,必将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化完善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