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人的茶馆事,老重庆的说书人
“领略巴黎的风情在咖啡馆,领略重庆的风情在茶馆。”某位抗战时期寓居重庆的作家如是说。在老重庆的茶馆里,寻常百姓与达官显贵对桌吃茶,谈天说地,恰如多年故交,堂席之间,尽显巴渝民风。今天,小编将带你走进老重庆的茶馆,为你讲述老码头上的茶馆往事。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巴渝地区的茶文化,少说也有一千多年了,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曾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茶树生长于西南地区,最早的茶文化也从这里发源。
茶树下品茶 版画
重庆地处西南山区,劳动人民多,老重庆的茶文化除了文人雅士的休闲雅趣,更多显现出来的是一派市井风范。老重庆的茶馆取名大都很随意,或者根本没有名字,选址也比较随意:在偏僻街坊角落里,架一口老虎灶,撑一个棚子,摆几张木方桌、长条凳,就算茶馆了。
重庆茶馆老照片
老重庆人爱喝沱茶、老荫茶。明代万历年间的地方志《滇略》一书中有记载:“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这里的“普茶”,就是指沱茶。为便于运输,老重庆茶馆泡茶所用的沱茶,一般紧压制成圆锥窝头状,沱茶从面上看似圆面包,从底下看似厚壁碗,中间下凹,颇具特色。
沱茶
旧重庆的老荫茶,则是最为大众化的茶品。老荫茶并非是茶,而是一种树叶,这种树在川东北一带生长较多,分布于高山密林之间,树大而叶茂,叶子也比一般茶叶厚大,这种树叶煮沸后,汤汁会变成红褐色,这便是老荫茶了,老荫茶能生津解渴,是重庆人极喜爱的消暑饮品。
老重庆风俗插画
老重庆的茶馆内,总会摆放着木制方桌和高脚椅,码头上下了工的人,满头大汗地来到茶馆里泡杯茶解渴,边往嘴里灌茶,边与其他茶客摆龙门阵,说到激动处甚至能大声争论起来。除了饮茶外,老重庆的茶馆往往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在旧时,老重庆的茶馆多是由“袍哥”开设的,茶馆本身也通常被当做“袍哥”日常工作和接待来客的场所。旧重庆“袍哥”多如牛毛,他们所开设的茶馆也就数不胜数了。
老茶馆里喝茶
喝茶对老重庆人来说,几乎是生活常态,茶馆中有茶具三件套:茶碗、茶盖、茶船,因此重庆的茶,又叫“盖碗茶”。茶馆里面专司泡茶和续水的人员,叫做“幺师”。
茶具
茶馆幺师的技术非常高明,茶客围桌坐定,幺师应声而至,只见他右手提着锃亮的紫铜长嘴壶,左手五指分开,分别夹着茶碗、茶盖和茶船,先是走到桌前一挥手,“叮当”连声响,七八只茶船满桌开花,各就各位,摆放地丝毫不差;然后幺师将装好茶叶的茶碗分别放入茶船,紫铜壶嘴长二尺有余,长长的壶嘴如赤龙吐水,将各茶碗一一注满,过程中绝对是滴水不漏;最后再依次盖上茶盖,动作之干净利落,叫一桌茶客拍案叫绝。幺师这一手绝活,绝非一年半载能掌握,都是他们长年累月苦练下来的。
茶馆里的茶具
在茶馆喝茶,幺师需要格外注意手上功夫,来喝茶的茶客们,也需要遵守很多约定俗成的“吃茶规矩”:盖碗茶的盖子揭开搭在托盘上,幺师就会过来倒水;如果喝到一半需要出门一小会儿,就盖上盖子,上面放上随身的小物件,老板就会把座位给你留着;喝完要走,就把盖子倒放进茶水里,幺师就会来收拾。其中有一条禁忌:无论如何都不能将盖子倒扣在桌面上,那是骂人的意思。吃茶规矩繁琐而细碎,若要常去泡茶馆,就必须要摸透其中门路,一旦搞错了,可是会被“老茶客”们笑话的。
重庆老茶馆中的茶壶
解放后,重庆的茶馆数量又增长了一些,茶馆中的茶客也越发多了起来。以说书为生的评书艺人们,因此迎来事业发展的黄金期,他们为博取薪资,一般会在固定的茶馆讲些野史趣闻、民间传奇,在老重庆的茶馆中,南宋岳飞抗金、水浒一百零八将、三国演义等,这些都是当时很受欢迎的题材。
老茶馆说书现场
旧重庆的评书先生,既有文采,又有口才,在当时的茶馆堪称一绝。他们所讲评书的内容除了取材历史故事,更多会以重庆街巷或者某些景点地名为依据。那时老重庆茶馆吃茶五分钱一杯,对寻常人家来说,并不算便宜,但每到评书先生开讲时,茶堂爆满,几乎座无虚席,在码头上疲累了一天的工人、纤夫,随身携带一根扁担的“棒棒”,这些人也会出现在茶馆里面,边听书边喝茶,当做自己对辛苦工作的慰藉,没有钱的小孩,则会站在门外边听,一直听到家人找才恋恋不舍地走回去。
老茶馆中的茶客
现在的重庆茶馆依然很多,随处可见三五好友齐聚茶馆,泡着盖碗茶,躺在竹椅上聊天,想谈多久就谈多久,繁琐的吃茶老规矩已经不时兴了,那些身怀绝技的么师、口若悬河的说书人,都被当做摆龙门阵的故事来讲。但是,在老重庆人的记忆深处,茶馆就像深深扎根于山城的黄桷树,让疲累的人们可以在这里偷得浮生半日闲。流传千年的吃茶风俗,更是早已浸入这座山城的血脉中,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展示着巴渝文化的迷人魅力。
重庆老茶馆
原标题:码头人的茶馆事,老重庆的说书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